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6版
陕西数字乡村发展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
  (二)数字发展环境逐渐优化
  陕西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资讯信息网,陕西农业信息网由省、市、县三级网站协同构成,促进农业信息快速纵向传递,打破农业信息壁垒;同时以陕西农业信息网为主导,连带起陕西种业网、陕西果业信息网、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等,形成以省农业农村厅为主导,各政府机构涉农部门相协调的格局,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推动农业资讯跨部门流通。其次陕西扎实推进“三个年”活动,2023年底,经营主体满意度为94.4%,同比增长1.51%,营商便利度达87.64分,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5万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万,为数字乡村的发展提供扎实的技术基础及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乡村数字富民产业快速发展
  陕西通过整合资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实施“3+X”特色农业活动,推动农业产业链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产品二次加工,助推乡村产业不断升级改造、纵深发展,打造3个千亿级产业、7个农业产业集群、84个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发展示范园,培育陕北苹果产业带、关中奶牛奶山羊“双奶源”产业带、陕南茶叶猕猴桃产业带。同时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积极探索出陕西特色的三种农村电商模式:一是山阳模式。山阳县立足秦岭特色资源与优势产业,搭建自有电商平台并合作第三方平台,形成多方参与的县域电商模式,拥有众多电商相关主体,获多项荣誉。二是照金模式。借助中国电信资源,以逛集网照金商城引领,融入三产融合理念,整合多种资源构建跨行业电商体系,实现农民不出村目标。三是武功模式。武功县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抢抓互联网机遇发展电商,“武功2.0模式”提出“买西北、卖全国”等理念,构建四大圈带动产业发展,成为县域电商典型模式。陕西淘宝村在2022年达到30个,2022年底陕西直播电商交易额已达到40.2亿元,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新的供销渠道,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四)数字治理水平逐步提高
  陕西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强化乡村数字治理能力,提高乡村治理数字化程度。陕西不断推进“三农”管理平台建设,加速融合农业农村信息监测分析平台、政务服务平台与乡村服务平台,打破不同平台间的数据壁垒,整合信息与技术资源。同时陕西还建立“2531”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机制、“镇村组”三级网格体系,全面提高乡村基层治理水平。2023年12月,陕西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评选中表现突出,第三批共有33地入选,涵盖3个示范乡镇与30个示范村。截至2023年12月,陕西累计有9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以及93个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的引领作用正逐步增强。
  陕西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完善顶层规划设计,建立政策推进体系
  要充分结合陕西实际情况,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学习其发展理念、政策取向、工作方法及政策推进机制,利用陕西资源禀赋,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拓展数字乡村应用场景,完善乡村建设管理机制和带有陕西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规划,依托《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及《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制定具有陕西特色的《陕西“数字乡村”发展纲要》及《陕西“数字乡村”建设指南》。加强数字乡村战略顶层设计,构建陕西数字乡村发展政策体系,包括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乡村智慧农业政策、乡村数字治理政策等多维度,为陕西数字乡村发展提供多维度支撑。同时完善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工作,开展试点工作,基于第一批国家级数字乡村示范县及两批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的建设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乡村试点方案与政策,以数字乡村示范县为切入点,探索具有陕西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并对试点经验给予配套政策进行推广,开展数字乡村试点经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