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影响下乡村集市发展现状及对策

乡村集市作为乡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发展现状与转型策略对于维系乡村经济活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乡村集市作为乡村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民俗风情,是乡村社交、信息交换与传统文化传承的精神家园。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集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政策红利。在此背景下,乡村集市研究不仅关乎乡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更涉及乡村社会的稳定与文化的传承。因此,应当以更加全面、深入、系统的视角,加强对乡村集市的研究与探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互联网影响下N镇集市发展现状
集市通常被称作“定期市场”或“集贸市场”,一般是指在相对固定的地点、按一定的时间和周期、由买者和卖者聚集在一起,进行商品交换、交易活动的场所[8]。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和普及,依赖其发展的经济形式日益增多。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人们购买商品的重要途径,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网购的发展会对乡村集市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河北省H市N镇的乡村集市进行调查,发现尽管乡村集市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集市在N镇并没有走向衰落,反而在新环境下焕发新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相比于网购发展之前集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河北,有着“三乡五里赶大集”这样一句民谣,过去每“逢五”“逢十”遇到镇上的大集,集市会上聚集着各种各样的商贩,兜售自己生产的或是从外地来的商品。N镇集市十分热闹,商品种类从服装到生活用品比比皆是,尤其是春节期间,集市尤为热闹。当遇上大集的时候,附近几个村庄的人都会前来,到集市上购买自己所需的商品,街道上挤满了摊位,一度会造成交通堵塞。
如今,在网购浪潮的冲击下,该集市非但未减色,在政府“文化大集”政策的推动下,规模日益扩大,集市上商贩数量迅速增加,集市的范围也向北延伸,集市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与日俱增。节假日期间,集市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成为人们与游客竞相前往的热门场所。和以前相比,集市上从事经营的商贩数量依旧众多且有增加的趋势。商贩群体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即专职商贩与农民自营者并存。专职商贩作为职业化的市场参与者以贩卖为生,频繁穿梭于庙会和农村市集之间,通过跨区域采购或自产商品,满足农村村民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农民自营者则依托自身农业生产条件,将富余产品转化为商品,通过集市平台实现自产自销。商贩群体中的专职商贩与农民自营者相互补充、共同繁荣,共同推动了集市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多元融合。
(二)与网购相比中老年群体更喜欢集市购物
互联网的发展和现代交通的完善催生了网络购物,尽管农村村民网络购物使用频率在上升,但是人们对于网络购物的接受度不如其他购物方式。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表1),在不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