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野下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困境及路径探析
村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治理根基的关键所在,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本文以L县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尽管县级党委在加强基层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探索,让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长足进步,基层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明显提升。但该县村干部队伍在年龄结构、文化素质、后备力量、能力水平、工作负担、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研究L县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现实困境和原因分析,从规范运行机制、提升能力素质、完善留人机制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L县村“两委”和村干部队伍的基本现状
2021年,L县完成361个村“两委”集中换届工作,实现了村“两委”班子成员学历提升、女性比例提升和年龄下降“两升一降”目标,班子结构明显优化[1],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人才队伍保障。换届以来,该县着眼全局发展稳定需要,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紧抓“选育用管”各个环节,全面提升村干部履职本领,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村干部队伍[2],村“两委”班子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有力推进。
该县村“两委”干部职数共有2533名,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县实有村“两委”干部2363人,其中村党组织书记346人,“一肩挑”比例为99.7%,村党组织书记中有致富能手114人、退役军人89人、返乡高校毕业生31人;村“两委”班子成员中,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2008名,占85.4%;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的259名,占74.9%;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2.8岁;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4.7岁。
L县村“两委”和村干部队伍存在的现实困境
(一)村“两委”工作力量不够充实
一是村干部流动性较大。部分村“两委”班子不健全,村干部特别是村级党组织书记缺配较多,村“两委”换届以来至2023年10月底,先后有444人退出村干部队伍,其中村党组织书记60人;换届以来共补选村“两委”班子成员274人,其中党组织书记45人。村“两委”班子成员仍缺配170人,其中村党组织书记15人。二是后备力量储备不足。虽然要求每村要培养2名以上村“两委”后备干部、1-3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目前
L县村“两委”和村干部队伍的基本现状
2021年,L县完成361个村“两委”集中换届工作,实现了村“两委”班子成员学历提升、女性比例提升和年龄下降“两升一降”目标,班子结构明显优化[1],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人才队伍保障。换届以来,该县着眼全局发展稳定需要,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紧抓“选育用管”各个环节,全面提升村干部履职本领,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村干部队伍[2],村“两委”班子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有力推进。
该县村“两委”干部职数共有2533名,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县实有村“两委”干部2363人,其中村党组织书记346人,“一肩挑”比例为99.7%,村党组织书记中有致富能手114人、退役军人89人、返乡高校毕业生31人;村“两委”班子成员中,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2008名,占85.4%;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的259名,占74.9%;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2.8岁;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4.7岁。
L县村“两委”和村干部队伍存在的现实困境
(一)村“两委”工作力量不够充实
一是村干部流动性较大。部分村“两委”班子不健全,村干部特别是村级党组织书记缺配较多,村“两委”换届以来至2023年10月底,先后有444人退出村干部队伍,其中村党组织书记60人;换届以来共补选村“两委”班子成员274人,其中党组织书记45人。村“两委”班子成员仍缺配170人,其中村党组织书记15人。二是后备力量储备不足。虽然要求每村要培养2名以上村“两委”后备干部、1-3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