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2版
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研究
  (二)乡村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中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村落。古村落、古民居给予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和精神体验,唤起人们对过去生活状态的美好回忆。彬州市龙高镇程家川村拥有目前彬州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清时期的关中特色古民居建筑群,现存传统四合院19院,院院相连、错落有致;独堆山南侧的崖窑建筑,颇具特色,绿色环保、冬暖夏凉。该村集自然风光与古民居群于一体,每年吸引大量在外游子回归怀旧。这种在农耕文明时期产生的乡村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并没有成为过去,反而成为人们精神的原乡,呼唤着人们深情归依。依托丝绸之路驿站,彬州市在太峪镇修建集购物、就餐、休闲为一体的豳州驿,将丝路西域风情融入关中传统民俗村落,精致地复原出了古丝路上驿站小镇的熙攘与鲜活。
  (三)乡村文化有利于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乡村邻里之间交流互帮蕴含着和谐互信等价值观念。近年来,彬州市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彬州市文化部门和民间协会组织通过电影巡演、戏曲进乡村等方式,基本形成“村村有电影观看、片片有戏剧欣赏、镇镇有图书室借阅”的乡村文化新景象,满足了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盛宴”,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乡村文化建设有助于乡村高质量发展
  乡村文化数字化展示和传播,为乡村振兴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抖音、快手等直播使乡村文化故事和特色得到传播,不仅吸引了游客,也吸引了投资者到乡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抖音传播的彬州市景村文化景观墙、汉唐嫄稷民俗村等,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参观。同时,建设创意集市,展销农副产品,借助抖音平台,促进农产品“走出去”。此外,彬州市水帘村花果山,每年元宵节举行民俗活动点灯山,不仅搭台唱戏、举办庙会,还免费开放乡村振兴馆,共享乡村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
  (一)乡村文化建设人才不足
  乡村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持续流失,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空心村”,乡村文化建设人才供给不足。调研发现,彬州市基层人才匮乏现象十分严重,农村基层文化管理人员较少,乡土文化人才培养缺乏后劲,传统特色文化传承出现断层。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参差不齐,来源比较复杂,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几乎没有,大多是业余爱好者,人才储备“先天不足”,能称得上“大家”的人才少之又少;同时,这些人主要集中在农村吹鼓手中,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始终停留于传统段子,更新慢、创新少,难以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影响力较低。此外,农村生活环境、公共设施及服务等,无法满足高质量生活需求,人口不断流入城市,乡村文化人才进一步稀缺。
  (二)乡村文化建设资金缺失
  与城市相比,乡村地区没有资金来源,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农村文化建设属于公益性质,专项资金一部分用于农村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另一部分用于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比如,乡村文化人才的待遇、培训费用,举办乡村重大文化活动等。由于对乡村文化事业重视不足,缺乏文化建设和资金使用的经验,乡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一些乡镇政府没有制定资金使用规划,由各村管理和使用。各村只是利用村委会服务中心简单布置应付上级检查。同时,资金使用缺乏监督,导致一定程度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