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6版
会同县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融合路径探索
文/杨依晨
    会同县高椅古村被誉为“江南第一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升级成为关注的焦点。民俗文化作为乡村重要的传统文化元素,也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核心资源之一。在新的历史发展背景下,如何推进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深度融合,是当前必须要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探究了湖南省会同县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的融合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为应对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旨在通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不仅关乎农民增收致富,也是推动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民俗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特色,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有效融合民俗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融合的意义
  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融合,即将乡村地区特有的自然风光、乡土风情和当地民俗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旅游业态。这种融合不仅限于简单的文化展示或旅游观光,而是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通过体验、互动等方式,让游客深入了解和感受乡村文化魅力[1]。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的融合,能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乡村形象和知名度。同时,乡村地区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从而带动餐饮、住宿、手工艺品销售等产业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一)促进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乡村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乡土风情的平台,更为民俗文化的展现与传播开辟了新途径。乡村旅游与文化的融合,让原本深藏于乡村腹地、鲜为人知的民俗文化得以走出闭塞,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2]。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经济支持。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乡村地区可以通过开发民俗文化产品、举办民俗文化活动等方式获得经济效益,这些收益又可以用于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