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174版
绿色发展理念下乡村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平衡的有效途径研究
    百色隆林三冲缘高山茶园

发展的真正需求。并且在规划的执行阶段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灵活的调整策略。未设立具体的检查点来监测农业产业结构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未采取及时的纠偏措施来应对偏离预期的情况,直接导致农业产业结构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合理配置。传统种植模式形成自然,中高端产品缺乏,低端产品过剩。例如,百色市有675.62万亩耕地,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为62.29万亩,有机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为14.08万亩。农产品附加价值较低,如芒果、猕猴桃、火龙果、香蕉等水果虽有一定的规模,但以售卖鲜果为主,加工水平相对较低。部分高标准农田地区仍大量沿用传统种植模式,未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种植技术。例如在一些粮食产区,依旧采用较为粗放的播种、施肥方式,没有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进行精准种植,导致种子发芽率、作物生长态势参差不齐,影响产量和质量。尽管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等新型种植技术具有节省土地、提高产量等优势,但在高标准农田中推广困难。农民对新技术缺乏了解和信任,担心技术不成熟影响收益,同时缺乏相关技术培训和指导,导致新型种植技术难以落地。例如,广西S市虽然建设了高标准农田,但由于缺乏施用有机肥、绿肥种植等技术指导,农民仍然沿用传统种植方式,未能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的优势。
  农业生产与加工、销售环节脱节,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例如,南方某区的果农种植了大量芒果,但由于缺乏深加工企业,芒果只能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出售,价格低廉。其次,体现在资源利用率低。例如,广西某区的生猪养殖业较为发达,但由于缺乏与种植业的循环利用,生猪粪便废弃物未能有效转化为有机肥料,直接排放到农田或池塘中,反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另外,还体现在农民收入结构单一。例如,某市农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缺乏旅游项目等其他产业的支持,农民缺乏多元化收入来源,收入增长缓慢。
  (四)绿色发展政策要求与法规执行效果失衡
  对农村能源、资源、环保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执行不足,导致无法充分促进乡村地区的绿色发展。虽然国家有鼓励农村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但扶持资金有限且分配不均衡。偏远地区农村在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项目时,因缺乏足够资金支持,难以承担前期高昂的设备购置与安装费用。例如,一些西部山区农村,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但因补贴不足,无法大规模建设太阳能发电设施,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依旧依赖传统能源。
  农村水资源管理政策缺乏执行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虽然有水资源保护相关政策,但在农村地区,灌溉用水浪费现象严重,缺乏有效的计量和收费制度。对于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问题,没有明确责任主体和有效的治理措施,导致农村河流、湖泊等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农村一些自然资源,如森林、荒地等产权归属不明确,导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纠纷不断。不同主体对资源的权益界定不清,影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9][10]。
  农村环保政策在基层落实过程中大打折扣,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重视程度不够,环保资金投入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例如,许多农村地区没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排放和丢弃。农村环保执法队伍建设滞后,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执法设备简陋。面对农村众多的污染问题,难以做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对于一些污染企业和违规行为,执法力度不够,处罚标准低,难以起到威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