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02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优化策略
    平利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各项文化活动。

要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其次,注重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通过开展文化教育、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此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此外,基层党组织还应加强与其他文化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通过引进优秀文化资源、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拓宽农民群众的视野,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要“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要“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8]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与积极作用,致力于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农村文化事业持续攀登新高峰。唯有如此,方能为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农民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而有力的文化支撑,确保农村文化事业焕发勃勃生机。
  (四)创新农村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吸引并汇聚各方人才。推行“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计划”,携手高校及职业院校,共同开设乡村振兴领域的专业课程,为农村培育一批深谙农业知识、热爱农村环境、心系农民福祉的专业人才。同时,特别设立乡村振兴人才专项基金,对那些在乡村振兴事业中表现卓越的人才给予丰厚的奖励与全面的扶持,以激励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对带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乡村振兴实干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称号,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才关注乡村、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农村基层党组织应积极搭建与其他乡村组织的沟通协作平台,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形成高效协同机制,如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乡村发展重大事项,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联合村委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共同参与,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在合作项目中,通过民主协商确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确保各方利益得到保障。在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中,明确土地流转补偿标准、企业与村民的收益分配比例等。同时,加强对协同合作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各组织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成立监督小组,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等组成,对合作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防止违规操作和权力滥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22:25+56页。
  [2]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人民日报》,2024-07-01(04)。
  [3]《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工作条例》,人民出版社,2019:5-6页。
  [4]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人民出版社,2018:67、11、11、60页。
  [5]王久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21:116页。
  [6]唐艳群、冯旺舟:《新时代乡村文化生态研究的理论基础、实践逻辑与现实向度》,《学术探索》,2024-10-12:1-8页。
  [7]《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国信息报》,2024-05-06(02)。
  [8]《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人民日报》,2024-02-04(01)。
  作者简介
  郭艳英 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基层党建
  叶文琪 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