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4版
解码环保产业:守护绿水青山的西部逐梦者

恒健环保的实验室内正在进行土壤监测

始萌芽。1972年6月5日,联合国首届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并对《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提出10条修改意见,其中3条被写进了宣言。会后,我国的环境问题极大程度上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环境保护开始提上国家议事日程。在萌芽阶段,环保产业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主要聚焦于“三废治理”,致力于解决一些基本的环境污染问题,技术水平总体相对较低。
  1973年到1980年,属于环保产业的初步发展阶段。1973年8月,中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环境保护方针正式标志着中国环保产业的诞生。与此同时,《环境保护法》《森林采伐更近规程》《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环保产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在这一时期,环保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但整体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仍处于探索和积累经验的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后,环保产业开始稳步发展。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正式把环境保护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环境保护开始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转变传统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之后,“可持续发展”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得以实施。在这一阶段,环保产业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环保产业逐渐显现出规模化发展态势。
  进入21世纪,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环保产业市场化进程显著加快,节能环保产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环保产业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融资体系逐渐完善,社会资本大量涌入。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和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环保产业的GDP贡献率仅为0.4%,然而到2020年这一数据已经攀升至4.5%,环保产业对国家GDP的贡献提升了10倍不止。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部分环保技术和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开始崭露头角。
  2020年至今,中国的环保产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 2024) 》 ,2023年以来,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城市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持续提高,随着大气、水体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治理市场新建需求有所收窄,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为了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环保企业也加大了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环保产业正在加速自身绿色化及数智化转型,行业内拥有高学历的技术型人才占比不断提高,环保产业的范畴也从原先的末端治理向着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