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5版
解码环保产业:守护绿水青山的西部逐梦者
减污降碳延伸。环保产业不仅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的环保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在国际贸易当中不断寻找新的机遇。
  环保产业的发展对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当下而言,它的存在能够帮助我国改善环境质量,为人们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面向未来,我国还面临着资源短缺的挑战,环保产业在可回收物的提取与循环利用方面的投入,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不仅如此,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 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2023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达到374亿吨,中国碳排放量为126亿吨,基本上占到了全球碳排放的三分之一,且2024年全球碳排放量还在持续升高。针对这一情况,西方将碳包装成碳贸易壁垒,据了解,我国现在出口至欧盟的许多产品,都需要提供碳足迹,比如说生产一个外送咖啡杯,杯体、杯盖、杯套,每一个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多少碳,又在运输过程中排放了多少碳,都需要清晰标注。如果产品的碳足迹高于西方制定的标准,就会征收碳关税。目前世界上关于碳排放的所有规则基本上都是由西方国家制定的。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双碳”目标,即“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对《巴黎协定》的积极响应,也说明了发展环保产业、节能降碳,一方面是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将贸易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目前,我国环保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据光明网报道,我国目前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生态环保相关企业超215.5万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五年间,生态环保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并在2023年达到顶峰,为41.9万余家,2024年则稍有回落。
  西部环保企业起步较晚,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营收规模也较小,但西部的环保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不少省份的盈利情况相对较好。根据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联合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列入统计的19193家企业中,39.1%的企业集聚于华东地区,西北地区产业起步较晚,环保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仅占全部企业数的5.9%。从环保企业在31个省份的分布来看,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多为东南沿海地区省份,而陕西、青海、宁夏以及青藏四省企业数量排名全国后五位当中。报告中还提到,2022年,列入统计的19193家企业营业利润合计为1558.7亿元,从营业利润来看,四川、西藏、陕西、甘肃、宁夏的营业利润保持增长,与2021年相比,2022年仅华中、西北2个地区相同样本企业营业利润保持增长,其余地区均有所下降。
  在环保企业规模当中占据绝对多数的是小微企业。据《 2023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数据显示,19193家环保企业中,大型企业占比约3%,中型企业占比约24%;小微型占比73% 。2025年2月28日,新华网发布报道称,截至2024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经突破57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1.96%。民营企业积极投身科技创新领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领域表现活跃。通过国家公示的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统计计算,截止到2024年,全国环境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有533家,其中民营企业455家,占比83%。 环保产业中的企业呈现出“小而精”特点。
  种种数据表明,民营企业在西部环保产业发展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次调研的三家民营企业恰好均为专精特新型企业,却在分工上各有不同。依照环保产业的定义,可以将环保产业分为两大类。一类以环保产品的生产为主,另一类则是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