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1版
拿什么亮剑?

西驰电气总经理宋涛

  (一)两个决定性细节
  公司创业初期正逢中国经济大发展,大量工厂兴建,当时需要大量的电气设备。国外进口的产品当时在国内被广泛使用,但是价格高、服务一般。看到这个商机,西驰电气的创始人决定走一条国产替代的创新之路。创始人张宁用一年时间专注研发,蜗在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开发出西驰电气第一代软起动器产品。宋涛回顾企业发展史,总觉得这个细节对公司意义深远。西驰是从自主研发的创新起步的。
  2004年,公司迎来第一次震荡。一起创业的八位合伙人因股权分配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有四位股东退出。一分家,公司账上只剩下几万块钱。这段时期比较艰难,但是筛选出了真正的合伙人。也是公司23年合伙经营能够保持稳健的另一个决定性细节。
  (二)方向感:产品和服务
  宋涛是一个内核稳定强大,同时又有工业技术人员的安静和质朴的人。
  西驰电气主营的软起和变频器是让电机更稳定、更节能的产品。公司客户范围涵盖各行各业。它既是一个通用产品,又是一个高新产品。
  宋涛真正找到方向感,是早期开拓市场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的过程中。作为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而且是电力电子行业的工业品制造,产品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营销模式与一般企业的营销不同,并且会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早期开拓市场,产品有问题,他们连夜就得出去服务。急客户所急,不计成本的售后,短短几年就让西驰电气赢得了客户的口碑。
  包括公司现在培养的销售人员,也是技术型为主。“我们帮客户去解决一些问题。”不需要依赖当地社会关系,而是回到价值互换、服务客户这个本质上。
  “只要你给客户能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就能得到客户的认可。”宋涛慢慢找到了方向感:产品没有竞争力,企业就没有竞争力。
  2014年西驰电气新三板上市,企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那阵儿也在产品上下功夫,但是没有现在这么下功夫。 ”
  (三)向内生的力量:自我革新
  和创业之初的危机不同。内卷时代的竞争,显然更残酷。内卷,感觉是疫情之后到来的。突然之间,成本压力和管理压力增大,技术迭代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种本能的自我改造、自我革新、自我颠覆,围绕着产品的技术提升而开始。宋涛称这几年是“练内功” 。
  很多传统观念和经验正在被重新定义。曾经引以为傲的商业法则和“经验之谈”都失去了效力。旧有的经验和思路无法满足客户新需求。
  西驰电气大力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组建新的研发中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