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5版
新时代社区安全治理的结构分析及优化路径

电动自行车已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

生活的基础单元,是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基础中的基础,承担着预防和化解突发事件、维护社区日常秩序的重要职能。不仅是社会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而且在增强居民对安全环境的感知、提升其生活质量方面扮演着核心角色。因此,健全社区安全治理体系,不仅关乎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更是实现居民福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的不当使用已经成为社区安全的重大隐患。据统计,2023年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数量已超过2万起。2024年2月23日,南京雨花台区明尚西苑的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发生火灾,导致15人不幸罹难。[3]因此,加强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社区内电动自行车管理服务的供需不平衡,已成为引发居民间频繁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快速增长,许多社区的基础设施和管理能力未能及时跟上,居民往往为争夺有限的资源而频繁发生争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
  鉴于电动自行车在社区中的普及程度及其在安全事故中的突出地位,社区电动自行车治理已成为社区安全治理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也成为事关社区环境可持续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提升以及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的紧迫问题。本研究以社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为例,通过对社区安全治理相关问题的探讨,寻找科学、高效且切实可行的社区安全治理方案。
  文献回顾
 (一)社区安全治理研究概述
  城市社区安全治理无疑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关于社区安全治理的研究数量持续上升,学术界对社区安全治理在社会稳定中的关键作用给予了更多关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于社区安全治理的范围;有研究认为社区防控、社区服务和社区关系[4]是影响社区安全的三个主要因素;其次,关于社区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认为在组织体系、管理制度、设施设备、安全科技、主体责任 等[ 5]方面,社区安全治理存在明显的不足。同时,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在政社治理责任边界、治理过程中的“公私域”边界以及治[ 6]理场域超越传统“时空”概念 方面存在模糊问题;最后,从风险治理的角度研究社区安全治理。有研究认为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边界、治理资源、治理结构及治理模式与社区安全面临的新兴[ 7]风险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二)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研究
  电动自行车因其便捷、经济、环保等优势成为很多居民的出行选择。据统计,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在2021年达到了3.2亿辆,随之而来的难题就是如何管理庞大数量的电动自行车。目前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关于电动自行车本身的安全性能研究。包括对电动自行车锂离子蓄电池的安全性能研究[8 ]、对电动自行车无线充电的技术剖析[9]等。二是关于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安全行为研究。有对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