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8版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路径探索
  

表1电子信息产业链细分表

未有一家上榜企业,与其他领先城市在行业影响力方面存在显著差距。相比之下,深圳市表现突出,共有9家企业入围,其中包括位居榜首的华为和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北京拥有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如排名第三的联想和位列第五的小米。
  2、从创新层面看,科教资源丰富但与本地产业结合不紧密
  成都高校资源丰富,无论是学校数量和科研实力在西部地区都具有显著优势。电子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数学等6个A类学科专业都与电子信息产业高度相关。高校科教资源与顶级创新平台紧密联系日益凸显,共同推动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集成发展。目前,上海张江以3个国家实验室和2个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为引领,系统布局高水平创新基地;广东已经挂牌的6个诺奖实验室中就有3个与电子信息相关;深圳的鹏城实验室和杭州的之江实验室都已启动建设,并把电子信息产业前沿创新孵化作为重要主线,构建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体系。但是目前成都市的科教优势没有充分转化成产业创新发展的动能,在资源运用上属于“累积而未生效”的状态。
  3、从产业布局看,产业链条完整但关键环节有依赖性
  成都正致力于打造以“芯片、显示屏、终端设备、软件、智能技术、网络安全”为支柱的全方位产业体系。在军工电子、柔性显示技术、芯片设计以及网络安全等前沿领域,已跻身全国领先地位。作为后发区域,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附加值环节发育不足,关键环节缺失和结构性短板较突出。成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营收中贡献最大的是封装测试环节。在集成电路领域,光刻胶、刻蚀液等关键材料及刻蚀机、清洗设备、测试设备等设备制造基本处于空白。另外,电子信息产业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在新型显示领域,蒸镀、曝光、刻蚀等关键制造设备仍依赖进口。这种对进口的高度依赖使得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在供应链上存在一定的“卡脖子”风险,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可能对整个产业造成重大影响。
  (二)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链运转状况分析
  基于电子信息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上下游联系,电子信息产业链的结构如表1所示,可划分为上游供应部分、中游制造部分以及下游应用部分 。
  从产业链来看,成都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积极推行产业生态圈构建与强链行动,专注于强化优势领域并攻克短板,致力于提升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成都已初步构建起一个涵盖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以及装备材料等多个环节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成为中西部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支柱。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