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0版
潍坊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
文/蒋芳芳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文章以潍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为切入点,阐述了近年来潍坊市在新质生产力道路上的系列探索情况,分析了当前潍坊发展新质生产力亟待突破的瓶颈,并从政策机制、产业布局、科技创新、资本支撑、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提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等一系列举措,为各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潍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基础条件是潍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石,可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基础坚实
  产业是生产力发展的载体,扎实的产业基础蕴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一方面,潍坊制造业门类齐全,具有相对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潍坊拥有37个,71种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排在全球、亚洲、国内第一位。另一方面,潍坊蔬菜、畜禽、花卉、农机4个全产业链规模过千亿,智慧农机产值占全国四分之一,蔬菜产销量全国第一,农产品远销14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连续5年突破百亿。制造业、农业等传统产业在降成本、增效率、提质量等方面有很大的跃升空间,潍坊雄厚的产业基础将为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条件。
  (二)市场主体量多质优
  企业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潍坊现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7家、省级14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65家、有6家企业入围中国500强,上市企业达38家。不断发展壮大的市场主体,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开辟新赛道、增加新动能。例如,致力于虚拟现实( VR) 、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的歌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