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组建逻辑和建设路径
化活动策划虚拟场景系统,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与场景适应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2、 共建实践教学平台
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是资源整合的关键环节。在校内,通过优化剧场、策划实训室等设施的共享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在校外,积极与文化企业联合建立产学研基地,为学生搭建与行业接轨的实践平台,提供文化产品开发、舞台技术管理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3、完善教材体系
完善教材体系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组织编写《公共文化服务案例分析》《表演艺术创作实务》等特色教材,在教材内容中突出行业实践导向,将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与操作技巧融入教材,使教材更贴合行业实际需求。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将数字文化技术、非遗保护等新兴领域的知识融入教材内容,确保教材的时效性与实用性。
(四)提升社会服务效能,构建融合模式
高职公共文化服务专业群建设应高度重视提升社会服务效能,构建“文化-技术”融合服务模式,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1、深化社会培训与技术输出
面向文化馆、社区等基层文化机构,开展文化活动策划、数字化技术应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样化培训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邀请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授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指导,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基层文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为文化企业提供文创产品开发、文化品牌推广等专业咨询服务。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技术难题和发展需求,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技术升级与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推动文化创新与传承
鼓励师生积极开展文艺创作实践,设立专项创作基金和奖励机制,支持师生创作反映时代精神、地域文化特色的戏剧、歌舞、音乐等文艺作品。组织师生参与各类文艺创作比赛和展演活动,通过创作实践提升师生专业素养,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入开展田野调查与非遗资源整理工作,组织师生深入乡村、社区等地,对地方非遗项目进行全面调查、记录和整理。建立非遗数据库和传承基地,运用数字化技术对非遗项目进行保护和传承。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文旅融合开发方案,推动非遗项目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区域文化振兴与经济发展,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春燕.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的经验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5(1):97-104.
[2]文化和旅游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12):66-70.
[3]刘英霞,亓俊忠,丁文利.系统论视角下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组建逻辑与成效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14):25-29.
[4]倪尔妍,李青. 多元智能理论融入高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35):42-45.
[5]覃正纳.新时期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演进历程、逻辑要求与实践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4(12):34-37.
[6]郭丽君,程芳.产业发展视角下高职学校专业群建设的问题表征与发展路向[J].现代教育管理,2024(8):108-118.
[7]黄丹,张睦楚.“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特色定位、组建逻辑与构建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24):52-58.
作者简介
蒋曼曼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文化服务与职业教育
2、 共建实践教学平台
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是资源整合的关键环节。在校内,通过优化剧场、策划实训室等设施的共享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在校外,积极与文化企业联合建立产学研基地,为学生搭建与行业接轨的实践平台,提供文化产品开发、舞台技术管理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3、完善教材体系
完善教材体系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组织编写《公共文化服务案例分析》《表演艺术创作实务》等特色教材,在教材内容中突出行业实践导向,将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与操作技巧融入教材,使教材更贴合行业实际需求。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将数字文化技术、非遗保护等新兴领域的知识融入教材内容,确保教材的时效性与实用性。
(四)提升社会服务效能,构建融合模式
高职公共文化服务专业群建设应高度重视提升社会服务效能,构建“文化-技术”融合服务模式,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1、深化社会培训与技术输出
面向文化馆、社区等基层文化机构,开展文化活动策划、数字化技术应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样化培训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邀请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授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指导,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基层文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为文化企业提供文创产品开发、文化品牌推广等专业咨询服务。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技术难题和发展需求,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技术升级与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推动文化创新与传承
鼓励师生积极开展文艺创作实践,设立专项创作基金和奖励机制,支持师生创作反映时代精神、地域文化特色的戏剧、歌舞、音乐等文艺作品。组织师生参与各类文艺创作比赛和展演活动,通过创作实践提升师生专业素养,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入开展田野调查与非遗资源整理工作,组织师生深入乡村、社区等地,对地方非遗项目进行全面调查、记录和整理。建立非遗数据库和传承基地,运用数字化技术对非遗项目进行保护和传承。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文旅融合开发方案,推动非遗项目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区域文化振兴与经济发展,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春燕.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的经验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5(1):97-104.
[2]文化和旅游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12):66-70.
[3]刘英霞,亓俊忠,丁文利.系统论视角下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组建逻辑与成效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14):25-29.
[4]倪尔妍,李青. 多元智能理论融入高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35):42-45.
[5]覃正纳.新时期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演进历程、逻辑要求与实践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4(12):34-37.
[6]郭丽君,程芳.产业发展视角下高职学校专业群建设的问题表征与发展路向[J].现代教育管理,2024(8):108-118.
[7]黄丹,张睦楚.“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特色定位、组建逻辑与构建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24):52-58.
作者简介
蒋曼曼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文化服务与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