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01版
陕西省秦创原发展策略研究
材料等多个细分行业。这些行业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2022年,秦创原总窗口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市场主体分别增长5.9、2.8、2.1倍,工业投资增速达82% ; 累计形成20支科创基金,总规模达122亿元以上;累计发行科技金融产品89款,为91家企业提供信贷金额8.06亿元 。[3]同时,先进制造业也是秦创原的重要产业之一,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领域。这些产业不仅技术含量高,而且产业链长,带动作用明显。此外,秦创原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2、科技创新方面
  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1-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35.82%,2023年[4]达到4120.99亿元,是2020年的2.3倍 。依托丰富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秦创原建立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孵化器,为科技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支持。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科技人才和团队,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这些举措为秦创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秦创原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充分展示其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积极推动开放合作,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共享创新资源,秦创原不断拓展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边界,实现了与全球创新网络的深度融合。这种开放合作的姿态和行动,不仅提升了秦创原在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其未来的发展赢得了更多机遇和空间。
  3、高校人才方面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知名学府以及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等科研机构的聚集,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科研资源,还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为秦创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各园区积极与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合作,如沣西人工智能产业园与中国电子等企业合作,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沣西新城源杰半导体成为全省光子产业链“链主”企业、全省瞪羚企业并成功上市。园区采用“揭榜挂帅”模式选聘园区主要负责人和关键岗位负责人,累计选聘经营管理和产业类人才9人。设立园区人才联络工作站,积极引进人才,2023年十大园区新认定高层次人才61名、新增本科以上14331人。
  4、产业集群方面
  《 秦创原总窗口特色产业园区布局总体方案》中十大产业园布局方案提出,要聚焦秦创原总窗口,布局光伏、氢能、智能网联汽车3条主导产业链,打造新能源、数字经济、大健康等7大产业集群,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若干特色产业,构建以“1带+10园区”为承载的“3+7+N”产业布局。各园区按照“一个园区就是一条产业链”的思路,抓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招引,以龙头带动配套企业聚集。例如,泾河双碳光伏产业园以隆基光伏产业基地项目为核心,推进以商招商和链式招商,已引进多家核心配套企业,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秦创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平台建设总体推进缓慢
  目前,西咸新区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存在牵头单位不明、缺少整体工作方案和目标考核指引等问题,对“两链”融合发展尚未形成显著的促进效果;各新城围绕主导产业的小试中试基地建设缺少总体规划,推进力度不够,满足不了大量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的配套需求。部分园区的路网、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较慢,与园区的发展节奏不相匹配。这给已入驻企业带来了诸多不便。首先,交通不便会增加企业的物流成本和员工的通勤时间,降低企业的运营效率。其次,水电气供应不稳定可能导致企业生产中断,影响产品质量和交货期。通讯设施不完善则会影响企业的信息交流和业务拓展。此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会使企业职工普遍感到生活不便,降低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从而影响企业在招引人才方面的优势。
  (二)政策兑现还需要进一步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