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08版
人类发展与野生动物保护: 冲突与共生的生态叙事
的故事也并非孤独单一的直线,而是伴随着历史长河中的各种湍流,冲击聚散。
认知蒙昧期的生态代价:大型食肉动物的生存危机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受认知局限,我国简单地将动物分为有益或有害两类,一些野生动物因可能对生产造成影响而被列为害兽、害鸟,成为被剿灭的对象。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布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消灭危害山区生产最严重的兽害”。1962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中虽然强调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但也同时提出了“在消灭狼豺和鼠害时,可以采用歼灭性围猎、掏窝、挖洞、毒药、机动车追猎和军用武器” 。在灭绝性捕杀政策指导下,大型食肉动物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例如,狼和虎都是被公认的害兽,打狼运动、打虎英雄在一些地区一度引起轰动,但也就是在此之后,虎在中国开始走向灭绝,狼也曾在一些地区几乎绝迹。
  中国独有的华南虎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物种之一,它也许已经从山林中消失,但其前世今生却一直牵动着中国人的心。华南虎曾在秦岭以南地域广泛分布,作为大型食肉动物,往往需要充足的猎物和大面积连片的栖息地,但随着人类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它们的栖息地遭到挤压,并不可避免地与人类发生冲突。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省份都出现过老虎进入人类居住区捕食的情况。1952年,仅湖南耒阳就有120多人被老虎咬死,甚至发生过一天咬死32人事件,因此,被“虎患”所困扰的地区纷纷成立了打虎队,猎人们扛起枪蹲守于老虎出没区“为民除害”。耒阳的陈耆芳本是一位猎户,就因孙子命丧虎口而组建了打虎队,7年时间捕获华南虎138只。据估算,1949年我国野生华南虎的种群数量约为4000只,至70年代末数量急剧锐减,已经基本丧失自行繁衍能力,之后,野生华南虎种群逐渐走向凋零,只留下少数人工繁育的种群在樊笼中苟延残喘。
  华南虎岌岌可危的生存现状引起了广泛关注,1986年在美国召开的“世界老虎保护战略会议”明确将这一中国特有的虎种列为“国际保护优先级最高的濒危动物”。1989年,我国正式颁布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华南虎由此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1995年,我国专门成立华南虎保护协调委员会,对华南虎的保护救助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与协调推进,在积极开展各项调研工作的同时,着重强化其栖息地的生态保护。1996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布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华南虎被列为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首,成为全球范围内亟须优先保护的濒危物种。
  2007年,陕西镇坪农民周正龙用华南虎照片伪造证据,谎称在山林中发现了华南虎,这一造假新闻引起了包括美国《自然》杂志在内的学术界和广大公众的强烈关注。事件看似荒谬,但却折射出公众对一种野生动物的濒危和消亡强烈的关注,它的悲哀在于,人类动物保护意识刚刚觉醒之时,野生华南虎却从我们的眼皮底下几乎走向灭绝。华南虎——这一悲壮的物种,终于成为备受瞩目的“明星”,只是聚光灯下空落落,主角缺席。
  人兽冲突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无法回避的话题。作为顶级掠食者,野生华南虎的消亡只是冰山一角,熊、狼、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同样因栖息地破碎化和“害兽”标签遭遇灭顶之灾。虽然整体上是大型食肉动物受到人类活动的挤压,但在个案中,人又往往是处在劣势的一方。人兽冲突很可能降低人们保护动物的意愿,引发人们对野生动物的报复性猎杀。如今,存在于中国的五个虎亚种中,仅东北虎在中俄边境重建了稳定的种群,而豹、熊、豺等其他大型食肉动物的境况也不容乐观,作为大陆上曾经分布范围最广的顶级食肉动物的狼,已在全国绝大部分区域销声匿迹,如今只能在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才能见到它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