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0版
科技赋能 潜力无限——“三北”工程的宁夏智慧

中卫市沙坡头区的国家能源集团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40万亩。 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纲要》将“沙”纳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治理总纲,这也表明中国的荒漠化防治工作进入全新阶段。
  在70年的荒漠化治理中,宁夏人不仅敢于、勤于动手,也擅长动脑,从实践中积累出了防、治、用的治理三字经。但也发现,破解荒漠化防治这道难题不仅是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更要经受得住其反复性的折磨。一方面,宁夏地方自我筹资能力弱,生态治理内生造血机制弱,生态建设成果巩固难度较大。在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俊峰指着大泉管理站2024年春天补栽的一些灌草带有些难过地说,“没想到今年春天一直不下雨,这些灌草退化得太厉害了。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新造的林草管护资金缺口太大。”白芨滩遭遇的困境,并不是个例。宁夏目前全部实行2-3年的建设管护期,管护期满后缺乏管护资金保障,导致成林转化率较低。而且现有政策只支持新造林和沙化土地未成林抚育,宁夏目前有200万亩未成林缺失管护资金。同时,已修复的林草带也存在退化风险。另一方面,宁夏农田防护林建设推进缓慢。农田防护林建设是“三北”工程攻坚战的重要任务,宁夏引黄灌溉区规划建设农田防护林7923亩,却因新增土地的地类性质限制等原因难以落地。补植缺株断带的农田防护林存在林带胁地等问题,租地到期后农民不愿续租,同样导致落地困难。再一方面,宁夏存在的难题是非典型性的。目前,一些条件较好、治理容易的沙化土地已得到初步遏制。越到治理后期,面临的困难更大,突破的难度更高,需要治理的荒漠化土地,立地条件更差,单位面积所需投资更高,保增长越来越难。
  因而,随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推进,特别是2027年之前,宁夏将紧盯机遇,运用科学理念规划、统筹荒漠化防治,更要在过去荒漠化治理积累的经验基础之上,加强高科技的研究和实践应用。
  一是加强北部退化森林草原改造修复和贺兰山东麓生态保护修复,进行荒漠化巩固提升与腾格里锁边固沙阻击战、毛乌素流动沙地歼灭战。强化系统治理、科技创新,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探索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模式。深化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注重生态廊道连通性,实现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持续深入实施治沙技术展示区、光伏治沙示范区、农田林网标准区等七大精品示范工程,继续探索开展贺兰山东麓草原荒漠化治理结合产业发展试点。
  二是深化中部环罗山重点生态功能区灌草融合建设,扩大绿色面积,开展优良灌草品种选育繁育,推进中部干旱带灌草植绿,形成灌草融合、健康稳定的荒漠生态系统。以产业融合为突破,推动林农融合,推动沙光互补,创新“以地换林”发展模式。
  三是推动南部六盘山区域水源涵养建设和森林可持续经营,围绕六盘山等4山、泾河等5河做好水源涵养,提升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系统治理水平。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并举原则,尝试探索“生态修复+低碳能源”绿色发展新路径。稳妥推进碳汇试点,尝试推广“司法+林业碳汇”补偿机制。
  ( 宁夏三北站对本文有贡献并提供部分图片,特别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