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潜力无限——“三北”工程的宁夏智慧

河东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现场的多种材料草方格示范区
特色四:统筹协作与联防联治
2023年开展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以来,王治啸的感受是,“从上到下,各级机构和保障体系协作理顺了。”宁夏50%的市县(区)重新独立设置了林草机构。“从宏观上来讲,由行业推动各方聚力、单一向系统治理、分散向联防联治转变。”宁夏三北站资料显示,两年来,宁夏“山水”工程已开工101个项目;完成“三山”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43.9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908平方公里。成功申报石嘴山河东沙地系统治理和宁夏黄河上游风沙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2个国家项目示范性工程。宁夏城建绿化率达41.6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77,位居西北五省第一。
除了做好本区域的联防联治,从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一开始,宁夏主动推动签署陕甘蒙宁4省5市联防联治合作协议。这个合作协议宁夏方面感觉效果非常明显,2024年春天,盐池县终于将草方格与草籽铺进了相邻的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的村子里。据盐池县林业和林草局的工作人员讲,“以前我们曾与这个村的村长和村民数次沟通,毫无进展。合作协议签署后,再无人阻挡。”2024年10月,国家林草局在石嘴山市平罗县组织召开宁蒙联合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秋季攻坚现场推进会。平罗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吴光贤向东指着说道,“现场推进会的效果很好,前面不到500米就是内蒙古的地界,今年春天开始,我们与前旗已经形成跨区域协同防沙、治沙、管沙、用沙新局面。 ”
特色五:国际合作总结传播防沙治沙宁夏经验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宁夏中卫的防沙治沙技术与实践,一直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向全世界推广的防治荒漠化重要方案之一,也是多个国家地区的官员、学者和技术人员重点学习考察的地方。
2019年2月,宁夏林草局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签订合作备忘录,支持在宁夏组建成立了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此后,宁夏先后举办5期国际研修班,共有6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6个国际组织、数千名国外人士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宁夏新积累的荒漠化防治经验。2024年5月,宁夏林草局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在北京续签了《关于依托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开展合作的备忘录》,全面开启双方第二个5年合作新里程。2024年12月2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开幕。特别设立中国馆,这是中国首次在境外对荒漠化防治和“三北”攻坚战进行展示。宁夏也首次代表中国在联合国有关会议上向世界宣传推广荒漠化防治技术和经验。
在持续向国际社会分享中国荒漠化防治管理经验和技术的同时,宁夏启动了中日植树造林国际联合事业宁夏平罗植树造林项目,拓展国际合作路径。
科学防治、科技支撑破解难题
据宁夏三北站提供的数据显示,宁夏进入“三北”工程六期时,已累计实施2432.4万亩工程造林,治理沙化土地70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