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2版
依秦岭而生,靠秦岭发展,为秦岭服务— —应用型高校商洛学院的“智慧”守护
文/雷乐怡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秦岭的地理位置特殊、地质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显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所坐落于秦岭的大学,商洛学院充分发挥自己的地缘与科研优势,在保护、修复秦岭生态的同时,为商洛当地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商洛全域地处秦岭腹地,肩负着“当好秦岭卫士”“一江清水供京津”的重大使命。2024年,商洛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商洛市秦岭生态保护局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实践,推动生态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为秦岭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商洛模式”贡献“商洛经验”。同时,商洛学院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秦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秦岭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秦岭生态保护、秦岭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商洛学院的秦岭保护行动
 (一)建工学院:秦岭生态的感知者
  秦岭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拥有强大的水源涵养能力,被誉为中国的中央水塔。秦岭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也是长江与黄河众多支流的“生命脐带”,南坡孕育了嘉陵江、汉江等长江重要支流,北坡则滋养着渭河、洛河等黄河支流。秦岭不仅是陕西省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利部资料显示,截至2025年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已突破700亿立方米,京津冀豫四省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14亿。秦岭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生态安全地位,成为生态学、水文学和地理学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