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保护的陕西样本调查
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5棵树龄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全在陕西,分别为“黄帝手植柏(轩辕柏)”“保生柏”“老君柏”“仓颉手植柏”“洛南古柏”。陕西是古树名木资源大省,全省现存古树名木72.73万棵,其中散生1.14万棵,古树群271个、71.59万棵,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陕西省以对历史负责、对生态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责任担当,全力抓好5棵古树和全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成效明显,经验值得借鉴。
据陕西省林业局资料显示,陕西是古树名木资源大省,全省现存古树名木72.73万棵,其中散生1.14万棵,古树群271个、71.59万棵,位居全国前列。全国5棵树龄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以下简称“5棵古树”)全在陕西。作为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第一批试点6个省份之一,陕西省通过广泛组织动员、开展省级培训、全面评定等级等举措,于2016年底高质量完成了普查工作。
近年来,陕西省以对历史负责、对生态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责任担当,全力抓好5棵古树和全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其成效与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高位推动保护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现地查看、召开会议研究5棵古树以及全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确定5棵古树全面保护、依法管理、科学养护原则,明确责任落实、科学监测、系统建档、技术支撑、生境优化、安全保护、科学决策、持续投入、文化传承等任务。成立由分管省领导为组长的省级工作专班,负责指导、督促、落实5棵古树保护工作。将“黄帝手植柏”“保生柏”及黄帝陵古柏群保护管理纳入《黄帝陵保护规划》 。
二是对5棵古树实行“一树一策”保护。制定《5棵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方案》,科学实施保护措施。通过划定保护范围、改造地面铺装、拆除近树建筑等措施,优化5棵古树生境质量。通过安装地下消防栓、树体支撑、防雷、虫情智能监测等设施设备,全面强化5棵古树防火、防雷、防风、防病虫害能力。建立包含本体情况、养护措施、生长环境等信息的5棵古树“一树一档”保护档案,选聘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和文物保护领域9名权威专家,组建专家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