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4版
古树名木保护的陕西样本调查

  洛南县页山中华古柏保护中心值班组长王平平(右)和他的同事张鸿儒

里,实现古柏管理处100M网络专线通达,保障监控信号传输正常、Wi-Fi信号覆盖。成立页山中华古柏保护中心,每日巡查巡护古柏,做好游客服务和引导工作,定期检查维护保养设施设备。
  洛南古柏“五防工作”持续完善。防火方面,加强防火宣传和古柏区域火源管控,设立了消防器材室,建立消防池,配备高射程大功率消防灭火系统。防雷方面,建成由避雷针、阻断器、大气电场仪、气象监测站组成的防雷及雷电监测预警系统。防病虫害方面,认真做好病虫害监测预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防破坏方面,在古柏保护区域安装了视频监控摄像头、古柏保护语音预警提示,加强常驻巡护监测,扩建保护围栏,引导游客文明参观。防暴雨雪方面,修建了排水渠,完成古柏周边斜坡面引流改造,确保大雨、暴雨自然排流。
  近年来,洛南县持续加大对境内的古城核桃王、石坡李河白皮松、八里侧柏、柏峪寺皂角、高耀空心柳、石门黄连木、古城红旗槐树等古树保护力度。特别是2023年以来,对全县147棵散生古树和6个古树群开展生境恢复优化,进一步扩大古树树盘,清理地面杂物和树体缠绕物,古树生长环境不断优化。
  日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永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源分别接受了本刊调研人员专访,并就陕西古树名木保护的有关技术问题和法制保障,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康永祥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树名木保护、森林培育技术研究等,并有丰富的国际学术交流经验。康永祥认为,我国的古树名木保护是走在世界前面的,与欧美等许多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人口密度高,古树大多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在古树保护实践中不仅要考虑自然因素,还要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人类活动对古树名木的不利影响。在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唯一从事古树名木保护研究并能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康永祥教授指出,如何实现技术转化,让先进的科学知识与科研成果服务于基层工作实践,是未来古树名木保护的一个重要问题。康永祥教授介绍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不仅仅服务陕西,而是服务全国。目前,古树名木保护的技术和成果大都掌握在研究者手里,加强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与培养,提升其专业保护水平,是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持续向好的重要措施。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刘源研究员认为,刚刚发布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是规范和强化古树名木保护的法治保障。他建议,陕西应加快推动《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修订工作,结合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以及传统节庆、民俗,加强古树名木历史文化价值挖掘整理宣传,提升陕西古树名木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