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 地方政府执行力提升研究

海南打造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的历史机遇,赋予海南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权,同时对政府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完善、论证不充分等原因,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以发挥预期效果。
自贸港建设涉及经济、贸易、金融、生态、社会等多个领域,需要各领域制度相互匹配和多部门协同配合。然而,由于当前制度设计存在配套保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 , 各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的现[9 ]象普遍存在,影响了自贸港建设的整体推进。同时,海南自贸港作为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试验田,面临着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及时出台与之相匹配的新制度。但在实际情况中,制度供给往往未能及时跟进,导致“老规则”解决“新问题”的现象。以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为例,相关制度创新性不足,无法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制约了自贸港在这些领域的发展潜力。
(二)主体性因素
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是影响地方政府执行力的核心因素。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执行力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效率、效能以及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其一,部分工作人员存在官本位思想,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过于关注自身利益和政绩,忽视企业或群众的实际需求,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和自贸港的营商环境。其二,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自贸港建设涉及众多复杂的专业领域和前沿技术问题,如国际贸易规则、金融创新、大数据应用等,要求执行主体具备广博而精通的专业知识,做到一专多能。然而,部分工作人员受自身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在面对这些专业问题时往往“无能为力”,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其三,缺少准确的理解力、敏锐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应变力等能力。准确的理解力是政策落实的基础,只有相关工作人员深入领会政策的精神实质,把握政策的核心要义,才能确保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偏离方向。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帮助执行主体及时感知甚至预先判断各种危机或棘手问题存在的可能性、危害程度等,提前做好预案,防患于未然。积极的应变力促使执行主体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动态环境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和方法,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
(三)环境性因素
从政治和经济环境来看,海南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国际政治环境的动态变化,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等,无疑增加了执行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与此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使得资源紧张,政策执行所需的资金、人力等资源投入受限,导致自贸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度可能出现延迟,影响建设进程。
在自然环境方面,海南省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