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73版
文旅融合背景下 洛阳市博物馆分布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
的中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赋予洛阳传承历史文脉的光荣使命。打造高品质的“东方博物馆之都”,是洛阳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推动文化繁荣、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重要途径。
  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博物馆之城”建设迎来发展高潮,如何彰显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的独特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是亟需考虑的头等大事。历史文化是洛阳的优势资源,以高质量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为突破口,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深入研究文物的多重价值,顺应历史规律、结合现代生活方式,探索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路径,推动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生活;将博物馆优势提升为城市发展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力量,将历史遗存、博物馆与城市深度融合,如围绕河洛文化资源、丝绸之路文化资源、大运河文化资源、大遗址文化资源、牡丹文化资源等,打造一批洛阳地域特色的专题博物馆。
  (二)加强博物馆供给侧改革,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国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博物馆吸引了大批游客,参观博物馆已成为社会新风尚,文博游成为出游新选择。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博物馆的供给和服务却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博物馆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博物馆应该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供给侧改革推动博物馆发展势在必行。
  深化博物馆供给侧改革,针对博物馆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手段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路径。通过科技创新手段,让文物发挥更大作用,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传统文化传播新路径,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应结合我国传统节日、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将非遗艺术、非遗市集搬入博物馆,推动传统文化连接现代生活。进一步加强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如定期组织博物馆进校园活动;鼓励学校将博物馆参观学习纳入教学计划;积极倡导并支持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共同开发研学课程,探索“工业+研学”“科技+研学”“艺术+研学”等融合发展模式。
  加大博物馆建设力度,提升博物馆特色度,推进彰显行业和地域特色的博物馆建设,如围绕洛阳的工业资源,规划建设兵器博物馆、钢铁博物馆、化工博物馆等行业博物馆;东方红农耕博物馆、洛阳新闻博物馆等行业博物馆可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行业的文化精髓,打造独具特色的展览和参观体验,进一步提升行业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大馆老馆应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方式,用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中小馆可以从小视角切入,反映大时代,持续创新思路。洛阳市目前拥有3座国家一级博物馆,发展态势强劲,持续保持区域文博界的领先地位,其可通过智力支持、技术服务等途径,加强与洛阳市中小博物馆的合作共建,解决博物馆区域发展差异较大的问题。
  博物馆文创近来频频出圈,创意设计是文创产品研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需要深刻理解文化遗产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深入挖掘并提炼文化,让设计出的文创产品更具创新和创意,如融入隋唐时期的诗歌文化,结合AR技术,设计出更多互动性强的产品。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通过加强博物馆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博物馆旅游潜能,助推“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
  (三)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洛阳市80%的博物馆集中在7个市辖区内,市辖区内人口密度较大,私家车拥有量较高,易出现交通拥堵现象。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