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04版
榆林市榆阳区探索实施 产业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引雁”破局“育雁”成势“雁阵”领航
文/杜欣

榆阳“头雁”专题展首次亮相杨凌农高会 (摄影/王欣)

  近日,在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程翔家庭农场养殖场,杨镇通穿梭于羊舍之间,仔细查看种羊的饲养情况。近年来,杨镇通不仅自己把羊子养殖产业做得风生水起,还积极为周边养殖户开展技术服务、咨询和培训,免费上门提供优质种源,带动周围村庄300多户村民一同发展壮大羊子养殖产业。
  “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作为榆阳区首批“ 头雁”,杨镇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担当。得益于在全省率先发起的产业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在榆阳区像杨镇通这样的“头雁”故事还有很多。该项目力争破解乡村振兴中“人才短缺”这一核心难题,助力区域产业振兴、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
  “引雁”破局,浇灌乡村人才“希望田”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榆阳区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乡村产业涵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人才短缺和产业带头力量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
  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与财政部联合印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榆阳区迅速响应,将其纳入全区人才工作重点,并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署校地合作协议,计划利用5年时间,在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等领域,选育300名以上产业带头人,每村至少培育一名“头雁” 。
  榆阳区紧紧围绕产业振兴,在乡镇基层精心遴选出47名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产业发展的带头人,确定为首批“头雁”项目培育对象。 2022年6月7日,该区首期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训班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班,标志着“头雁”项目正式落地实施,进入实质性培育阶段。
  针对“头雁”学员在年龄、文化程度、从事行业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特色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需要,榆阳区创新推出“理论教学+返岗实践+成果答辩”三段式培训模式。在理论教学“大讲堂” ,学员奔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接受定制化课程,由高校教授、党政领导、行业专家联合授课。在返岗实践“大练场”,学员带着课题回到岗位,在高校专家和本土能手“双导师”的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