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2版
西藏“十五五”时期 构建高原经济现代化产业体系思路研究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政府为主或市场为主也是相对的,并不是政府为主,就不要市场了,而是要坚持矛盾主要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集中力量重点培育打造几个重点支柱产业,而不是“撒胡椒面”的方式,分散政府力量发展所有产业。
  (三)关于因地制宜发展制造业的讨论
  就西藏的实际情况来看,制造业并不是西藏的比较优势产业。西藏制造业的历史起点是“镶嵌式”的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属于天生不足,产业链“两头在外”,决定了西藏制造业水平难以提高。自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制造业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但其仍未有根本性转变,说明发展制造业难度是巨大的。若不顾西藏经济客观规律,强行大规模发展制造业,结果不容乐观。发展制造业应更多交于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西藏和诸多西部边疆省份相似,矿、水、光、生态、政策等有形和无形的资源丰富,属于资源密集型地区。利用好现有资源,提升资源附加值,仍是“十五五”产业发展的趋势。
  (四)关于明确地市县区产业发展方向
  九大产业是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站在全区高度和全局谋划的符合西藏实际的产业,各地市县区不能贪大求全,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谋划发展本地产业。各地市县区应将视野放眼全区和全国,找准自我比较优势,聚焦差异化,重点发展某一个或几个产业,不一定要严格框死九大产业死搬硬套进行谋划。
   关于西藏“十五五”时期构建高原经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
  为顺利实现“十五五”时期西藏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需要针对西藏产业发展领域的难点、痛点、堵点、短板,明确并实施好重点任务,更好推进高原经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坚持系统性思维,推动区域产业整合协作
  西藏经济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跨区域产业协作的需求日益增强。西藏产业要素的跨区域流动虽已日益频繁,但制约产业和市场一体化的隐性壁垒依然存在,内卷式竞争仍然激烈,不利于产业形成合力。因此,“十五五”时期应坚持系统观念,通过打破地区经济藩篱,推动区域产业整合和协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应坚持系统观念,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打破制约经济运行的行政壁垒,推进实现产业协作治理方式创新。依托各地市县区优势,强化共享政策推进跨行政区合作,创新分类考核指引产业协作方向,优化利益机制增强产业协作动力,统筹要素空间提升产业协作效率,建设园区载体形成产业协作示范,推动“合建”“共建”“租借”园区等发展模式,有效地推动跨区域产业协作。
  ( 二)坚持产业链思维,推动产业链融合共生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单一企业个体、单一产业的成功,更是整条产业链协同共赢的结果。西藏要坚持产业链思维,推动产业从单一发展扩展至整链发展,提高上下游关联、横向耦合产业协同水平。大力发展产业链经济、链主型经济,形成系统性产业生态,促进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十五五”时期要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按照“链长”谋划、“链主”引领、“链条”延伸、“链式”服务,注重建链、稳链、补链、延链、融链、强链,加快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围绕“九大产业”和关键环节,强化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