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2版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 云南实践与探索
  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 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省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决落实中央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决策部署。立足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积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2025年是云南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十周年,十年来,云南一直在努力从边陲末梢走向开放前沿。铁路、公路、航空出境交通网多维度延伸,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通航城市达43个,扩大了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和重要旅游城市航线的覆盖面。中缅、中老实现网络设施互联互通,国际通信服务覆盖老挝、越南、泰国等8个周边国家,建成13条跨境电力联网通道。 [5] 与9个国家搭建12个多(双)边合作机制。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缔结友城49对、居全国首位。昆明、红河、大理、德宏等地推动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同124个国家(地区)建立跨境人民币结算渠道,累计结算金额超7000亿元,实现已建交的17个南亚东南亚国家全[5]覆盖。 据昆明海关统计,云南对南亚东南亚国家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886.6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257.8亿元,增幅达41.9%,年均增长4.5%,贸易规模连续5年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②  
  打造了三个发展样板。一是打造澜湄流域绿色发展样板。与湄公河国家科研机构合作共建34个国际联合创新平台,举办澜湄地区创新走廊建设高官会,2024年共选派68名国际科技特派员赴湄公河五国开展科技服务,促进地区绿色转型。[6]
  二是打造中老铁路沿线共享发展样板。中老铁路开通3年多来,已覆盖31个省区市和19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与中欧班列贯通衔接,成为我国联通欧洲、直抵东盟的重要通道。[7]
  三是打造沿边睦邻安邻富邻发展样板。近年来,“七彩云南·文化周边行”访演活动、“跨国春晚”等活动持续举办,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推动下,“Yunnan Travel”更加便利。③
  面对新冠疫情和各类灾害,云南与周边国家齐心协力、共同攻坚克难,先后派出多批医疗队在周边国家开展“光明行”“爱心行”等公益医疗活动[8]。
  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④
  (一)政策整合创新不足:制度型开放深度有限
  一是云南向中央争取的各类政策多,但核心政策的共享程度低。国家层面对云南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定位非常清晰,对云南争取的各类开放试验区域和开放政策也给予大力支持,但从云南的角度来说,对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各顶帽子,却没有能深入挖掘、整合创新出一些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政策内涵,对一些试验性政策也没有能够在各类开放试验区广泛推广和实现共享。
  二是国际规则衔接不足、标准适配滞后。云南虽积极对接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但在原产地认证、跨境支付、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领域仍存在标准差异。企业对规则运用能力较弱,2024年仅签发原产地证书7033份,企业获关税减让约5900万元,与庞大贸易规模不匹配;跨境认证、检验检疫等标准对接仍以双边协议为主,多边互认体系尚未成型。
  三是政策创新与风险管控矛盾。自贸试验区393项创新成果中80%属全国首创,但如“药食同源”通关改革仅限6个边境州市;金融领域跨境支付、保险等创新因监管壁垒进展缓慢。
  四是跨区域协调缺位。省际、省内各口岸、园区及州市缺乏高效联动机制。如滇越贸易额仅占中越贸易总额的5%,合作潜力未充分挖掘,反映出对越南等毗邻国家的国别方案细化不足。中缅、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分属不同部门推进,政策资源分散,导致通道与产业协同效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