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5版
“十五五”时期的陕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突出问题和实施路径
  了发展方向。行业部门为促进重点数字产业及关键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也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确保了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的落地实施。二是进一步加强资源保障能力。充分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数字经济相关技术成果的有效扩散和应用。鼓励在陕“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的力度,扩大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供给。面向全球范围,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资源禀赋,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在陕落户定居,开启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三是进一步提升数字治理效能。陕西加快推进“秦务员”APP建设,围绕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创新推出“周末不打烊”服务专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跨地区通办”专窗等诸多措施;推出“陕企通”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通过加强政府与企业相互沟通,为数字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公共服务。
   制约陕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尽管陕西数字经济总体保持向好发展态势,但相较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仍显滞后,在关键核心技术、价值转化机制、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仍旧面临较大挑战。
  (一)数字经济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到制约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数字技术的充分赋能,促进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连接、从大数据中挖掘数据存在价值、促进数据层级间的深度融合。陕西作为科教大省,虽然拥有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但其原始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仍需加强。一是高端技术仍旧落后。虽然陕西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研究实力雄厚,但在人工智能算法、先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量子信息科学等数字经济前沿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水平不高,制约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二是创新生态作用发挥不足。以“政产学研”为特征的科技创新体系高效协同不够,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和产业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支撑体系不够完善,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不足。三是企业发挥作用不凸显。陕西平台型、生态型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相对较少,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牵引力不足。中小微型科技创新企业研发投入有限,承担重大技术攻关能力较弱。
  ( 二)数据资源的价值转化机制亟待建立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资源,在培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其在价值转化中依旧存在着制度瓶颈。一是缺乏数据资源的交易定价机制。数据资源因其所有权、使用权与收益权等多权相互交织,权属边界模糊不清,致使市场化动力不足。数据资源的定价和价值评估缺乏相应机制,导致数据资源价值难以确立。市场交易平台的缺失使数据资源难以在市场上自由流通,无法让企业和消费者获取到可交易的数据资源。数据作为一种虚拟资源,在流通中一旦面临风险就会完全损毁。数据交易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和发挥作用,致使市场主体不愿交易数据资源。由此可见,数据资源缺乏交易定价机制,致使其难以实现价值。二是高质量的数据资源供给不足。由于涉及国家利益和公众安全,公共数据难以开放和共享,致使部分高质量数据难以投入使用。企业数据因为数据的所有权问题导致企业不愿意将数据转化为资源利用。三是数据资源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现有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不同行业、部门、领域的跨度较大,难以对数字资源进行高效整合。
  (三)产业数字化转型依旧缓慢
  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为传统行业赋能增效,但是受制于多方面因素,陕西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速度仍旧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