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 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基于青海省化隆县甘都镇的田野调查
员,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和开展基层工作创造有利条件。邀请上级领导或专业人士到村里进行指导和调研,为解决新老衔接问题提供建议和方案。三是实施黄河谷地农村百万亩土地开发整治项目,将零碎、贫瘠的耕地和荒草地、裸地、河滩等土地资源进行整理改造,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和交通条件,同时根据实际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重新调规,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土地确权。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盘活闲置宅基地等资源的经营权,实现资源再次利用。四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居民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奋斗精神,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根据文旅融合发展需求,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居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水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脱贫致富。挖掘和宣传致富典型,让居民看到身边的成功案例,激发他们的奋斗热情和信心。五是加强各民族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文化保护意识,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化解潜在问题,更好地推动甘都镇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甘都镇多民族聚居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开发成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感受多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魅力。
(五)搭建村村合作平台,形成发展联动合力
一是对各村的土地、资金、人力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成立跨村合作组织或联盟,制定共同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协调各村行动,逐步建立并完善村级合作机制,通过合作达成共识,共享文旅资源,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链,共同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村与村之间要加强协同,搭建合作平台,优化设施设备配置,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各村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和解决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大小问题。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三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各村之间的合作,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通过分红、鼓励、入股、学习、引导、培训等方式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干部责任担当,让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在村中找到自信,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和合作创新精神,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合力,为甘都镇整体文旅融合发展共谋出路,实现特色农业联合经营、乡村旅游联合开发、基础设施共享共建、文化活动共筹共办、文体娱乐联合举办的创新举措。四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各村之间的信息流通,分享经验和技术。
结语
“ 十五五”时期,甘都镇推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需要深化文化基因解码与产业融合创新,尤其要聚焦数字文化旅游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既要推动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搭建智慧文旅平台,开发VR民俗体验、数字藏品等新型产品,以数字化手段打破地域限制、延伸产业链条;又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引入文旅科技企业合作,培育本土数字文旅运营人才,将数据要素、智能技术与传统文旅资源深度融合,从而打造民族地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青海范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乡村动能。
参考文献
[1]甘都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汇报材料[Z].2024.
[2]李文实.西垂故地与羌藏文化[M].青海民族出版社,2019.
[3]化隆县乡村振兴局.阿河滩村文旅合作社年度收益报告[R].2024.
[4]李舟,才项多杰.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N].青海日报,2025-04-29(08).
[5]才项多杰.2023年青海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阿河滩村的典型案例分析[J].新西部,2024(3):69-73.
作者简介
李 舟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
才项多杰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社会科学( 藏文版)》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文历史、文献翻译
(五)搭建村村合作平台,形成发展联动合力
一是对各村的土地、资金、人力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成立跨村合作组织或联盟,制定共同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协调各村行动,逐步建立并完善村级合作机制,通过合作达成共识,共享文旅资源,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链,共同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村与村之间要加强协同,搭建合作平台,优化设施设备配置,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各村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和解决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大小问题。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三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各村之间的合作,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通过分红、鼓励、入股、学习、引导、培训等方式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干部责任担当,让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在村中找到自信,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和合作创新精神,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合力,为甘都镇整体文旅融合发展共谋出路,实现特色农业联合经营、乡村旅游联合开发、基础设施共享共建、文化活动共筹共办、文体娱乐联合举办的创新举措。四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各村之间的信息流通,分享经验和技术。
结语
“ 十五五”时期,甘都镇推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需要深化文化基因解码与产业融合创新,尤其要聚焦数字文化旅游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既要推动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搭建智慧文旅平台,开发VR民俗体验、数字藏品等新型产品,以数字化手段打破地域限制、延伸产业链条;又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引入文旅科技企业合作,培育本土数字文旅运营人才,将数据要素、智能技术与传统文旅资源深度融合,从而打造民族地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青海范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乡村动能。
参考文献
[1]甘都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汇报材料[Z].2024.
[2]李文实.西垂故地与羌藏文化[M].青海民族出版社,2019.
[3]化隆县乡村振兴局.阿河滩村文旅合作社年度收益报告[R].2024.
[4]李舟,才项多杰.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N].青海日报,2025-04-29(08).
[5]才项多杰.2023年青海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阿河滩村的典型案例分析[J].新西部,2024(3):69-73.
作者简介
李 舟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
才项多杰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社会科学( 藏文版)》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文历史、文献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