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6版
乡村振兴背景下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文/周舟 陈茜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2024年度市县党校科研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贵州易地扶贫搬迁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研究”(项目编号: 2024SW DXSXKYXMYB16)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基层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较为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治理不同程度存在治理理念的“悬浮”、治理主体的“分离”、治理行动的“内卷”,亟待从筑牢思想根基、增强主体合力、提升行动效能、强化制度保障等方面优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路径。

  问题的提出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 ”[1]
  基层党组织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领导核心 [2 ] 。近年来,我国各地持续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但也不同程度出现了引领不够、治理不佳、振兴不足等问题。如何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推进乡村治理,如何通过有效治理实现乡村振兴仍是发展中的难题,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乡村振兴背景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国各地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党组织的引领力不断强化,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
  (一)多方转变治理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影响外在行为表现的重要内在因素。我国各地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基层宣传宣讲、典型案例推送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转变狭隘利己、事不关己、因循守旧的思想认识,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等现代治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