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4版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陕西推动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文/张鸿米欣瑶王宇翔
  ◎ 2024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智库项目“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陕西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 2024HZ1140)◎ 2024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项项目“陕西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 2024ES05)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 十五五”规划衔接的关键阶段,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陕西作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排名较前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在全国位列第15位。但从当前实际发展状况来看,陕西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效尚不显著。本研究以新质生产力为背景,深入剖析陕西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揭示其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管理水平、产业规模、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一新四化”视角,探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强化数字基建、聚焦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推进数据要素全域互联、开创数字化治理新局面,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旨在为陕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助力区域经济在数字时代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运而生,深刻改变着经济发展的格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为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成为高频关键词,二者被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西部数字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陕西省在2023年12月出台了《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彰显出陕西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然而,面对东部省份的先发优势和西部省份的同质化竞争,陕西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管理水平、产业规模、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的现实困境。本研究从“一新四化”视角出发,探讨其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为陕西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陕西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一)发展规模持续增长
  陕西2023年数字经济总量达到13683亿元,数字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40.5%,其中西安数字经济总量达到5948.93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增长至1077.37亿元,数字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49.53%,居西部前列,数字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且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位居全国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