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4版
凉山依惹小学: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孩子们的信心。
  今年三月,依惹村小学师生共建的后花园,一个微小的美育农场建好时,王凤林鼓励孩子们自己用汉语跟彝语结合来介绍后花园,她拍了小视频记录。内容是他们眼睛看到之处的即兴讲解,动作也是临场发挥的。没想到他们的讲解让这个空间充满童趣。“我们的布且和布西,平时表达能力一般,但是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讲起来倒是信手拈来。 ”
  王凤林不断被学生的成长和生命力所惊叹。
  考试前两天,她带他们到小山坡去玩,缓解压抑。在小山坡上,他们一起唱歌,男生们在里面捣乱,歌声里充满笑声,充满无拘无束的自由和快乐。有时候,学生们在山坡上自由地谈天说地,天马行空:“那里的云朵可以骑上去。”她只是安静地倾听,享受着夕阳西下的时光。
  王凤林会把视角延伸到文化背景、村庄背景。她希望孩子们认识自己,也认识自己的土地、父母,还有村庄,认识自己的民族。今年六一,她惊讶地发现孩子们那种“绽放的生命力” 。大部分节目皆是他们自由编排、自由演绎。曲且同学,很难想象,他的节目是一个人的独台solo;布且同学,平时站起来回答问题都战战兢兢,今日却在台上放声歌唱;的莫子玲同学,邀请了二三年级的小伙伴与她一起合唱,整个人在台上自信到令人动容;还有所有女孩儿们集体表演的节目,对于她们来说挑战性是非常大的。题材源于她们经常说的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因为班上一部分人是没有出过村的。)全程的动作,站队,唱歌等一系列内容组合,都是她们自己编排的。从这个节目,她看到了孩子们无限种可能。
  有一次上课,王凤林问大家快乐吗?大家先是点点头,说很快乐。“后来我说,不快乐的就大胆举起手来,我绝对不过问原因。他们慢慢地暴露出最真实的自己,大胆地举起了手,几乎一半以上都不快乐,我很惊讶。随后我又问他们是因为学习还是生活,结果大部分人都源自于生活。 ”
  她播放了《让自己开心起来的小方法》,学生都不亦乐乎,原来开心是晒个太阳这么简单的啊。接着让每个人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最最幸福的一件事,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巴不得马上实现幸福。最后,创作属于自己的小幸福。学生画的“我”真的好抽象啊,然后写上好多好多属于自己的小幸福。
  一堂课见证了满满的幸福。
  母亲节趁着开家长会,王凤林邀请全班孩子的妈妈们过了个母亲节。当妈妈们被自己的孩子领进教室的时候,是那样拘谨,不知所措。她鼓励孩子们大方地表达对妈妈的爱。活动结束时,有几位妈妈拉着她的手臂,笑容满面。
  她也会让学生去采访并了解大人们的童年岁月,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发现女生每次来月经,总是扭捏羞涩地问她借“那个”。“王老师有没有那个,我来那个了。”她想月经不应该成为她们的耻辱,便邀请五六年级女生一起——让月经成为可以公开讨论的话题。借用网上的视频,以子宫布偶的形式,让女孩儿们看到卵细胞从卵巢走到子宫,成熟、萎缩的过程,让她们了解月经是怎么发生的。整个过程下来,她发现她们没有了刚开始的拘束。
  今年暑假,王凤林离开学校的那天:小英从背后拿出一大束花送给她,是她哥哥早上不到六点去县上买的;夏令营结束后,晓芳抱着她哭;曲里拉着她的手告诉她别离开;不善言辞的的莫子玲写了好多好多鼓励的话;尔里说她下学期肯定会有重大突破;金里说就算她不在了,迟早有一天也会去见她;她和孩子们一遍遍地红了眼眶… …
  “ 与其说,是我把教育带给了他们,倒不如说是我和学生之间的一场双向奔赴。我尽自己的一切可能,去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而他们也在无声中塑造了我,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