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5版
凉山依惹小学: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考完试的泼水狂欢
身上学会了勇敢和坚毅的品质,学会了如何去表达爱,同时也是他们教会了我应该如何做一位有耐心且有创造力的老师。因此,也使我更有勇气去探索适合他们更好的教育。 ”
  依惹在彝语里的意思是,水源聚集之地,也是万物之源的意思吧。
  在依惹这样一块包容性的土地,王凤林也在学生和校园文化的包容下得到滋养和生长。
  依惹村小的支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唤醒和成长。
  安定和包容
  刘建华在每一位新的支教老师身上,都能不同程度看到当初的自己。所以,他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老师和学生建立这种爱的连接。他把支教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黏性关系,称之为“爱的化学作用”,一种彼此滋养的关系:爱的回流。学生能感受到爱,感受到安全感,才会在这里任意地生长。
  他也习惯了每学期支教老师的流动。他说,只要老师的成长速度超过轮换速度,在这个阶段给学生足够的引领和滋养就可以了。
  “大家觉得我留在这里,舍去了很多东西,但我反而觉得其实得到了更多。因为这块土地、这些学生,也在滋养着我。 ”
  这两年,依惹小学的乡村教育探索进入3.0版本。刘建华开始探索怎么回归乡土,回归孩子生命状态,更好地让孩子全面发展。“作为山村的孩子,素质教育的核心抓手跟城里又不一样,立足我们的土地大山,已有的资源,包括自然教育和劳动教育,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进行一些提炼总结。 ”
  根据民族特色,依惹小学每个年级都有一个特别的小名:土豆、苦荞、核桃、圆根(萝卜)、雏鹰和索马花,都是这个民族在大山当中赖以生存的物质和图腾。“没有这些,这个民族是不可能在这里繁衍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影响,当孩子和乡土有更深的连接,懂得感恩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们一生当中肯定会更有力量。 ”
  依惹在做更深入的教育探索时,并没有抛开应试教育。“目前整个社会的人才选拔体系就是这样子,高考是一条相对公平的路。”“所以学校在做好生命教育的同时,又赋予它目标感。 ”“在最边远的山区,这些孩子想改变命运,最好的道路就是读书这条路,高考这条路。不说跨越阶层,起码可以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 ”
  所以,六年级会适当地卷一卷。“是打双引号的卷”。对于百日冲刺什么的,他会反思:是否要在小学阶段就做出这样的宣誓,好像要攻下堡垒一样。
  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自律性。“当他行为习惯好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成绩自然差不了。”“如果缺乏自主性和自律性,下一阶段应对初中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冲击。 ”
  坚守的意义是真实能看得到的:“上一个毕业班,29个小升初毕业生,22个都在西昌读书,在这个阶段,有两个已经提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