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3版
生生不息黄河水 滋养声声不息民歌情
  《面朝黄土背朝天》《红旗一展就晴了天》,尤其是剧尾的《黄河船夫曲》 ,堪称全剧锦上添花之曲。2023年10月,陕北民歌剧《黄河船夫》获得“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大奖”,该剧主体部分共六幕,主要聚焦“黄河船夫”群体,于时代发展之中书写黄河精神。
  呈现方式多样化,力促民歌新发展。在“新大众文艺”的时代浪潮中,陕北民歌因势而动,融入日新月异的文艺环境,探索更为多元的发展方向,谋求互相贴合的呈现方式,于是,“陕北民歌”与“短视频”的结合应运而生。2025年4月,陕北民歌短视频《黄河船夫曲》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荣誉盛典”里获得“文化艺术类三等创优作品”。该短视频围绕李思命及《黄河船夫曲》而展开,透过一条名河、一位名人、一首名曲,引发人们对黄河船夫群像的回望,以及对黄河时代精神的思考。“陕北民歌”与“综艺”的适配度同样很高,《陕北民歌·遇见》为“音乐文化探索类纪实节目”,2025年1月播出的这期节目聚焦“黄河民歌”,既关注陕北民歌的传承传播,亦注重黄河歌曲的交融创新,如《天下黄河》中的说唱颇有陕北味道。
  陕北民歌与黄河文化共谱崭新乐章
  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引导民歌繁荣发展。加快《延安市陕北民歌保护传承和发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榆林市陕北民歌保护传承和发展条例(草案)》后续立法进程,以协同立法有序推进陕北民歌区域协同,以法规制度着力确保陕北民歌高质量发展。
  双轨驱动词曲创新,助力民歌全面发展。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陕北民歌采风调研活动,如2024年9月“中国音乐家走进榆阳采风创作活动”、2025年5月“与人民同行——‘5·23’陕西文艺界走进榆林采风慰问活动”。连续举办形式多样的陕北民歌新创作品比赛,如2024年“‘高原放歌’——2024原创陕北民歌歌曲征集活动”、2025年“‘民歌焕彩·时代新声’陕北民歌创作大赛”。着力为陕北民歌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
  谋求新兴呈现方式,推进民歌多元发展。近年来,陕北民歌的呈现方式愈发多元化,经典的展示形式有演唱会、音乐会、展演会等,新兴的展现形式有音乐综艺、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民歌展演会方面,全力办好“‘山水安康·大美榆林’陕南陕北民歌交流展演”,将其打造成富有陕西特色的民歌品牌活动。民歌综艺方面,《陕北民歌·遇见》专为“陕北民歌”量身打造,兼具文艺气息与人气热度,现已播出两期,分别聚焦于《天下黄河》和《陕北好江南》特色主题。民歌微短剧方面,随着“新大众文艺”蓬勃发展,陕北民歌与微短剧结合令人期待。西影传媒已在此领域积极发力,微短剧《幻境妙音》正在推进当中。
  拓展综合宣传平台,促进民歌推广发展。陕北民歌与陕北文旅的适配度很高,如《黄河船夫曲》《一年四季浪里钻》《 水手凭的是小木船》与黄河龙湾、乾坤湾,《东方红》《绣金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与革命圣地延安,《南泥湾》与南泥湾等。乾坤湾景区将黄河风光与民歌非遗紧密结合,依托“ 乾坤大舞台”演艺平台呈现陕北风土人情。陕北民歌与体育赛事的搭配定然和谐出彩,“陕西省第一届冬季运动会”将于2026年2月在榆林举行,值此机遇,可在运动会开幕式上演唱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向八方宾客自信展示陕北风采。
  参考文献
  [1]王六.陕北民歌300首——找回祖先的声音[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7.
  [2]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中共榆林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永远的信天游——精选陕北民歌108首[M].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
  [3]王巨才.延安文艺档案[M].太白文艺出版社,2015.
  [4]“ 陕西文艺界”公众号.“唱响新民歌 礼赞新时代——陕北新民歌演唱会”成功举办[EB/OL].https://mp.weixin.qq.com/s/IWWMaZkk06buTSuVBiEjSQ.
  [5]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原放歌”2024原创陕北民歌歌曲征集活动评审结果公示[EB/OL].https://wlj.yl.gov.cn/zwfw/jggs/202412/t20241210_1936023.html.
  作者简介
  仝筱菲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汉语史、文化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