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视域下 榆林市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堵点及突破路径
区域协调发展,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榆林市作为陕西省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其区域协调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当前,榆林市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诸多现实堵点亟待解决。本文从榆林市县域城乡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突破路径。
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交界,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也是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7548.68亿元,较2023年净增457.24亿元,成为中西部首个即将突破八千亿大关的非省会城市,跻身全国第42位,人均GDP20.92万元,在全国各城市排名高居第六位,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实力。 但长期以来,由于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等原因,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近年来,榆林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在南北区域差异明显的背景下,通过精准施策,推动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互补与互济,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和支撑力进一步提升。经过多年的努力,榆林市区域协调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但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纵深空间仍然很大。
榆林市区域协调发展现状
(一)南六县发展严重滞后,南北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
南北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北部县域经济总量连续20年占到全市的90%以上。从竞争力智库等机构发布的《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4》来看,神木市和府谷县成为陕西省仅有的两个入选“ 2024中国百强县市”的县(市),分别位列全国第16、第76位,西部地区第1、第4位。榆阳区(第56位)成为陕西省除西安市雁塔区(第46位)之外,唯一入选“2024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的市辖区。而从工信部赛迪方略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对外发布的《2024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来看,神木市成为陕西省唯一入选的千亿百强县(市)。而南部县区发展却极为滞后,其经济总量全市占比由1978年的43.74%,减少到2024年的7.5%(见图1);财政收入占比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0%,降为2024年的2.45%,南北发展差距逐年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