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黄河流域城市 绿色低碳转型的机理、实践与路径— —以济南市为例
低碳技术的国际话语权。
3、推进区域标准体系一体化建设
针对当前绿色产品认证存在的标准碎片化问题,济南应联合周边城市探索建立统一的绿色认证制度。参照欧盟生态标签(Eco-label)的先进经验,构建涵盖节能家电、绿色建材、低碳产品等十大类别的“泉城绿色认证”体系,通过科学的生命周期评价(LCA)标准与严格的第三方认证机制,形成区域内互认互通的质量标识。获得认证的企业可享受税收减免、政府采购优先等政策激励,破解市场准入壁垒,倒逼产业绿色化升级,为构建“标准-政策-市场”协同发力的区域质量治理体系提供创新范本。
(四)培育绿色低碳发展的社会参与体系
社会主体的广泛参与构成绿色低碳转型的底层支撑,需通过制度创新与机制设计,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立体化治理格局,将生态理念内化为全社会的行动自觉。
1、构建多层次绿色教育体系
将绿色低碳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分层分类推进。在中小学开设“绿色生活”课程,高校增设“碳中和科学”专业,社区开展“低碳家庭”认证活动。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互动式环保知识竞赛,提升公众参与感。
2、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活力
通过制度设计激活社会组织在生态治理中的协同作用。对开展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碳普惠体系建设等项目的社会组织给予场地租赁补贴、项目经费支持和专业能力培训。推动“社区环保合伙人”计划,搭建企业、居民、社会组织三方参与的协商平台,通过绿色社区标准认证、低碳生活积分兑换等机制,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能源管理、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微治理实践,构建基层社会生态治理共同体网络。3、培育绿色低碳消费市场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培育绿色消费。对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等绿色产品实施购置补贴,同步推行“绿色消费积分”制度,将消费行为转化为可兑换的公共服务资源,形成持续的激励效应。推动落实“以旧换新”政策,对废旧家电、电子产品进行集中回收处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结语
新质生产力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引擎,正在重塑济南的发展逻辑和竞争优势。从理论层面看,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其要素升级、创新驱动和生态价值引领的三重机制,为破解“发展-保护”悖论提供了科学路径;从实践层面看,济南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产业协同和人才培育,初步构建了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的绿色低碳转型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肩负着为北方地区探索路径的战略使命。面向未来,济南需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注释
① 数据来源:参考济南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2024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jntj.jinan.gov.cn/art/2025/3/24/art_57208_4754793.html。
② 数据来源:参考黄敏.2024年济南工业软件收入350亿元[N].济南时报,2025-05-26(06);范俐鑫.AI浪潮下,山东如何抢占发展制高点?[N].济南日报,2025-06-02( 01) 。
③ 数据来源:参考朱文龙.平台赋能,高能级科创载体吸引天下英才共赴泉城、共赢未来[EB/OL].https://m.qlwb.com.cn/detail/25088817.html。
参考文献
[1]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01).
[2]任保平.生产力现代化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逻辑[J].经济研究,2024(3):12-19.
[3]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求是,2019(3):4-19.
[4]齐承水.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J].经济学家,2024(7):15-23.
作者简介
常 颖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绿色低碳经济、生态产业
3、推进区域标准体系一体化建设
针对当前绿色产品认证存在的标准碎片化问题,济南应联合周边城市探索建立统一的绿色认证制度。参照欧盟生态标签(Eco-label)的先进经验,构建涵盖节能家电、绿色建材、低碳产品等十大类别的“泉城绿色认证”体系,通过科学的生命周期评价(LCA)标准与严格的第三方认证机制,形成区域内互认互通的质量标识。获得认证的企业可享受税收减免、政府采购优先等政策激励,破解市场准入壁垒,倒逼产业绿色化升级,为构建“标准-政策-市场”协同发力的区域质量治理体系提供创新范本。
(四)培育绿色低碳发展的社会参与体系
社会主体的广泛参与构成绿色低碳转型的底层支撑,需通过制度创新与机制设计,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立体化治理格局,将生态理念内化为全社会的行动自觉。
1、构建多层次绿色教育体系
将绿色低碳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分层分类推进。在中小学开设“绿色生活”课程,高校增设“碳中和科学”专业,社区开展“低碳家庭”认证活动。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互动式环保知识竞赛,提升公众参与感。
2、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活力
通过制度设计激活社会组织在生态治理中的协同作用。对开展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碳普惠体系建设等项目的社会组织给予场地租赁补贴、项目经费支持和专业能力培训。推动“社区环保合伙人”计划,搭建企业、居民、社会组织三方参与的协商平台,通过绿色社区标准认证、低碳生活积分兑换等机制,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能源管理、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微治理实践,构建基层社会生态治理共同体网络。3、培育绿色低碳消费市场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培育绿色消费。对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等绿色产品实施购置补贴,同步推行“绿色消费积分”制度,将消费行为转化为可兑换的公共服务资源,形成持续的激励效应。推动落实“以旧换新”政策,对废旧家电、电子产品进行集中回收处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结语
新质生产力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引擎,正在重塑济南的发展逻辑和竞争优势。从理论层面看,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其要素升级、创新驱动和生态价值引领的三重机制,为破解“发展-保护”悖论提供了科学路径;从实践层面看,济南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产业协同和人才培育,初步构建了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的绿色低碳转型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肩负着为北方地区探索路径的战略使命。面向未来,济南需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注释
① 数据来源:参考济南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2024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jntj.jinan.gov.cn/art/2025/3/24/art_57208_4754793.html。
② 数据来源:参考黄敏.2024年济南工业软件收入350亿元[N].济南时报,2025-05-26(06);范俐鑫.AI浪潮下,山东如何抢占发展制高点?[N].济南日报,2025-06-02( 01) 。
③ 数据来源:参考朱文龙.平台赋能,高能级科创载体吸引天下英才共赴泉城、共赢未来[EB/OL].https://m.qlwb.com.cn/detail/25088817.html。
参考文献
[1]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01).
[2]任保平.生产力现代化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逻辑[J].经济研究,2024(3):12-19.
[3]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求是,2019(3):4-19.
[4]齐承水.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J].经济学家,2024(7):15-23.
作者简介
常 颖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绿色低碳经济、生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