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2版
新质生产力审计:理论构建与实践条件
文/赵永红
  
  新质生产力审计是审计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产生的新型审计活动,需要立足实践构建相应的理论体系。本文运用审计本质与审计要素构成理论对新质生产力审计的内涵、要素构成和实践条件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审计是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评价、监督或鉴证活动;其重要性及独特规定性使其有必要成为一种独立的审计活动类型;新质生产力审计同其他审计活动相比具有相同的构成要素,但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和审计功能等要素具有自己的构成内容,使其表现出独特规定性;新质生产力审计实践需要在把握规律特点、构建“三位一体”格局和加强能力建设的基础上推进。这些研究初步回答了新质生产力审计是什么这个重要问题,为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战略新举措。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首次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之后多次发表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部署,强调要围绕高质量发展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1];这些重大改革举措将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系统支持。
  “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2 ] ”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在创新基础上以技术革命为牵引实现生产力发生系统性质变与跃升的过程,需要国家政策支持、重大项目支撑和公共资源投入,需要相关市场主体投入大量资金资源,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广泛影响,因此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市场主体利益的维护与实现,需要在法律规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新质生产力审计就是这种监督管理体系中的专业性经济监督力量,主要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相关政策措施实施情况和各种经济资源利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和监督,为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但是,新质生产力审计在实践层面还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相关理论研究才起步。因此,对新质生产力审计是什么、新质生产力审计包含哪些要素、如何推进新质生产力审计等问题迫切需要系统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