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研究— —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
位于咸阳高新区的中国电子西部智谷
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核心成员”的咸阳市,正以“ 先行区”之姿探路中西部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本文在梳理研究咸阳市近三年来128项优质科技成果、117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的鲜活实践基础上,构建“政策-市场-技术-人才-企业-区域”六维协同框架,系统测算并拆解了影响转化效率的深层变量,提出“三项改革”牵引、未来产业先导、科技金融突围的“咸阳方案”,为同类城市提升新质生产力提供可复制的范式样本。
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咸阳市作为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地级市,其科技研发绩效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咸阳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加速科创平台提质增效,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旨在分析咸阳市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咸阳市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找到其中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因素和提升的有效途径,为咸阳市乃至其他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咸阳市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一)咸阳市科技创新工作基本情况
从陕西省来看,咸阳市科技资源整体水平仅次于西安,拥有高校13所,部省属科研院所13个,基板玻璃工艺工程实验室、吴运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