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审计:理论构建与实践条件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地位,审计要跟随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步伐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在服务和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质生产力审计顺势而生,其实践与发展需要理论支持。本文主要围绕新质生产力审计是什么和推进条件等重要问题展开研究,并得出以下观点:基于新质生产力审计的独特规定性及其重要性,应将其从现有审计活动中抽象出来形成一种新的审计活动类型并加以命名,它具有审计的一般本质和自身规定性所决定的特殊本质;新质生产力发展审计同一般审计活动相比具有相同的构成要素,但其审计主体、对象、客体、目标和功能等要素具有新的独特内容,这是将之与其他审计活动区别开来的重要依据;在国家审计层面,新质生产力审计并非对现有审计业务的替代,而是赋予其新的领域、内容与目标,现有审计业务可以按照新质生产力审计的内在要求开展审计活动,但是它们处于分散化状态不能完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此仍然需要探索系统化的新质生产力专项审计;新质生产力审计实践需要在深入把握其内在规律、健全“三位一体”格局和通过全面提升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和发展。这些结论推进了对新质生产力审计是什么的理论认识,但是新质生产力审计是一种新生事物,没有形成完备的实践机制,理论研究也十分薄弱,因此需要不断探索以构建起比较成熟的实践系统和理论体系,保障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强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J].共产党员,2024(15):5-8.
[2]习近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J].奋斗,2024(11):4-8.
[3]陈佳,周颖,戴浩然.新质生产力赋能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与路径[J].财会研究,2024(7):59-64.
[4]焦烜,高超民,姜亚彩.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审计数智化转型研究[J].会计之友,2024(16):27-32.
[5]王丽娟,杨多萍.新质生产力驱动审计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J].会计之友,2025(4):125-131.
[6]梁力军,戴佟昕,张梦婉,等.从新质生产力视角看审计数字化转型发展[J].财会月刊,2025(2):33-38.
[7]谢健.加快发展审计新质生产力有力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J].经济责任审计,2024(2):11-14.
[8]胡薇.新质生产力下内部审计人员思维与沟通训练探索[J].新理财,2024(5):14-18.
[9]王俊杰.新质生产力赋能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与创新路径研究[J].财经界,2025(6):165-167.
[10]何静.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内部审计质量提升路径探究[J].南方金属,2025(2):90-92,100.
[11]韩世强,孙世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内部审计变革、机遇与挑战[J].中国内部审计,2024(11):13-17.
[12]黄思良.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J].经济责任审计,2024(4):75-77.
[13]袁依凡,吕文倩,张馨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国家审计发展机遇与挑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5(1):156-159.
[14]张夏恒,戴紫怡.新质生产力赋能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与路径[J].工信财经科技,2024(6):12-22.
[15]边景景,杨文选.新质生产力助力国家审计创新发展[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5):11-15.
[16]杜肇毅,钟音,李婧.新质生产力与国家审计:价值意蕴、耦合机制与发展方向[J].商业会计,2025(7):20-24.
[17]唐萁.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优化路径探析[J].时代经贸,2024(12):65-67.
[18]贵州商学院.“研究型审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EB/OL].https://www.gzcc.edu.cn/contents/12/19536.html.
[19]王燕嘉,杨丹.国家审计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J].会计之友,2024(21):11-19.
[20]赵永红.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家审计的功能作用及其实现条件[J].财务管理研究,2025(1):47-51.
[21]程博,王宁,殷俊明.研究型审计助力新质生产力提升:逻辑与路径[J].财会月刊,2025(6):78-82.
[22]陈汉文,张笛,韩洪灵,等.国家审计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路径研究[J].会计之友,2024(21):2-10.
[23]王敬勇,邹韫,薛丽达.国家审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着力点与路径[J].财会月刊,2024(18):99-104.
[24]李学岚.国家审计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探析[J].中国内部审计,2024(7):93-95.
[25]冯均科.内部审计推动组织提升新质生产力[J].中国内部审计,2024(7):1.
[26]贺永红.内部审计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J].会计之友,2025(7):139-143.
[27]白兰馨,徐锋.科技政策跟踪审计理论与实践[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5):140-142.
[28]唐文静,陆卫江.以二十大精神引领教育审计高质量发展[J].会计之友,2023(21):44-48.
[29]邱吉福,高绍福,常莹莹.构建绿色审计应用框架:基于组织合法性视角[J].东南学术,2018(6):162-169.
[30]陈劲,耿雪松,理查德·史密斯.技术创新审计:理论框架与中加比较[J].科研管理,1997(6):21-28.
[31]郑石桥.制度审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9.
[32]赵永红.“免役系统论”: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国家审计本质观[J].财政研究,2013(3):26-28.
[33]胡泽君.中国国家审计学[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9.
[34]孙宝厚.国家审计理论问题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9.
[35]刘家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5.
作者简介
赵永红 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家审计、纪检监察、人大制度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J].共产党员,2024(15):5-8.
[2]习近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J].奋斗,2024(11):4-8.
[3]陈佳,周颖,戴浩然.新质生产力赋能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与路径[J].财会研究,2024(7):59-64.
[4]焦烜,高超民,姜亚彩.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审计数智化转型研究[J].会计之友,2024(16):27-32.
[5]王丽娟,杨多萍.新质生产力驱动审计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J].会计之友,2025(4):125-131.
[6]梁力军,戴佟昕,张梦婉,等.从新质生产力视角看审计数字化转型发展[J].财会月刊,2025(2):33-38.
[7]谢健.加快发展审计新质生产力有力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J].经济责任审计,2024(2):11-14.
[8]胡薇.新质生产力下内部审计人员思维与沟通训练探索[J].新理财,2024(5):14-18.
[9]王俊杰.新质生产力赋能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与创新路径研究[J].财经界,2025(6):165-167.
[10]何静.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内部审计质量提升路径探究[J].南方金属,2025(2):90-92,100.
[11]韩世强,孙世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内部审计变革、机遇与挑战[J].中国内部审计,2024(11):13-17.
[12]黄思良.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J].经济责任审计,2024(4):75-77.
[13]袁依凡,吕文倩,张馨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国家审计发展机遇与挑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5(1):156-159.
[14]张夏恒,戴紫怡.新质生产力赋能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与路径[J].工信财经科技,2024(6):12-22.
[15]边景景,杨文选.新质生产力助力国家审计创新发展[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5):11-15.
[16]杜肇毅,钟音,李婧.新质生产力与国家审计:价值意蕴、耦合机制与发展方向[J].商业会计,2025(7):20-24.
[17]唐萁.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优化路径探析[J].时代经贸,2024(12):65-67.
[18]贵州商学院.“研究型审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EB/OL].https://www.gzcc.edu.cn/contents/12/19536.html.
[19]王燕嘉,杨丹.国家审计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J].会计之友,2024(21):11-19.
[20]赵永红.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家审计的功能作用及其实现条件[J].财务管理研究,2025(1):47-51.
[21]程博,王宁,殷俊明.研究型审计助力新质生产力提升:逻辑与路径[J].财会月刊,2025(6):78-82.
[22]陈汉文,张笛,韩洪灵,等.国家审计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路径研究[J].会计之友,2024(21):2-10.
[23]王敬勇,邹韫,薛丽达.国家审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着力点与路径[J].财会月刊,2024(18):99-104.
[24]李学岚.国家审计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探析[J].中国内部审计,2024(7):93-95.
[25]冯均科.内部审计推动组织提升新质生产力[J].中国内部审计,2024(7):1.
[26]贺永红.内部审计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J].会计之友,2025(7):139-143.
[27]白兰馨,徐锋.科技政策跟踪审计理论与实践[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5):140-142.
[28]唐文静,陆卫江.以二十大精神引领教育审计高质量发展[J].会计之友,2023(21):44-48.
[29]邱吉福,高绍福,常莹莹.构建绿色审计应用框架:基于组织合法性视角[J].东南学术,2018(6):162-169.
[30]陈劲,耿雪松,理查德·史密斯.技术创新审计:理论框架与中加比较[J].科研管理,1997(6):21-28.
[31]郑石桥.制度审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9.
[32]赵永红.“免役系统论”: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国家审计本质观[J].财政研究,2013(3):26-28.
[33]胡泽君.中国国家审计学[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9.
[34]孙宝厚.国家审计理论问题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9.
[35]刘家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5.
作者简介
赵永红 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家审计、纪检监察、人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