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研究— —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
产业实施方案》,布局人工智能、氢能、光子三个未来产业。一是布局氢能产业,发挥咸阳煤制氢和工业副产氢资源富余优势,培育制氢、加氢、氢能发动机、氢燃料电池、氢能汽车为一体的氢能产业链。依托陕西氢能质量技术创新园,加快推动氢能上下游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带动氢能产业成链发展、集群发展。重点依托咸阳市的氢能检测机构和西安交大在氢能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展标准制定、检测、高端装备研发中试。二是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招引一批创新型企业、技术领先型人工智能企业,加快构建垂直化产业集群和区域性产业生态,形成一批人工智能创新性产品,拓展具有咸阳特色产业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先导区,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三是布局光子产业,围绕卫星空间激光通信,实施光子通信产业化、光子材料产业化、先进激光制造产业化、光子传感产业化四个工程,转化光子产业科技成果,建设光子产业创新集群。
(六)聚力科技金融突围,健全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加强《咸阳市促进科技金融融合实施意见》制定与出台,积极参与西安交通大学金融小镇建设,强化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要素、服务保障,激活财政引导放大的倍增效应。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发挥作用,共建创投联盟,打造科技金融矩阵。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整合金融资源,为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发挥咸阳市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商业银行、融资担保机构开发科技贷款产品,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七)聚力引育科创人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
联合西安市共同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第四届“人才兴咸”大会,引进科创项目,汇聚科创人才。出台人才引育政策,实施“春蕾计划”“星光计划”,实行“揭榜”制,为院士专家和科技大使匹配技术经理人,高效精准对接高质量成果资源。落实市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考核激励办法,促进产学研合作,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和创新需求。建强“四支队伍”,精准设计科技顾问计划服务清单;持续扩大科技大使选聘范围,向省外、国外拓展;强化技术经理人培育,提高人员专业化水平;持续完善科技特派员服务,发挥好他们在技术需求收集、技术对接等多方面作用。开展科技活动周等科普活动,建设科普教育基地,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总之,提升咸阳市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任重道远,本文系统剖析了咸阳市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特征与深层影响因素,通过构建“政策-市场-技术-人才-企业-区域”六维协同分析框架,提出以“三项改革”制度创新为牵引,以秦创原先行区建设为支点,通过构建特色化科创服务体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健全科技金融支撑体系等路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全面提升。研究不仅为咸阳市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也为中西部地区依托区域协同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参考文献
[1]赵丹青.创新驱动发展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咸阳样本”[J].中国质量万里行,2024(7):55-57.
[2]朱志章.咸阳:释放“硬核”红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N].陕西科技
报, 2022-08-24(02).
[3]袁森.我市加大科技创新引领全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N].咸阳日报,2025-01-20(01).
[4]徐浩.咸阳秦创原:“登高”“向新”科技之火正燎原[N].咸阳日报,2025-01-05(01).
[5]徐浩.追“新”逐“质”促转化 落地开花强动能[N].咸阳日报,2025-03-28(01).
[6]袁森.科技赋能点燃成果转化新引擎[N].咸阳日报,2024-09-18(01).
[7]程时雄,陈利鹏,刘树家.创新价值链视角下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绩效分解、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4(6):1123-1139.
作者简介
冷 鑫 西北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实验室建设、管理和技术成果转化
(六)聚力科技金融突围,健全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加强《咸阳市促进科技金融融合实施意见》制定与出台,积极参与西安交通大学金融小镇建设,强化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要素、服务保障,激活财政引导放大的倍增效应。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发挥作用,共建创投联盟,打造科技金融矩阵。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整合金融资源,为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发挥咸阳市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商业银行、融资担保机构开发科技贷款产品,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七)聚力引育科创人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
联合西安市共同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第四届“人才兴咸”大会,引进科创项目,汇聚科创人才。出台人才引育政策,实施“春蕾计划”“星光计划”,实行“揭榜”制,为院士专家和科技大使匹配技术经理人,高效精准对接高质量成果资源。落实市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考核激励办法,促进产学研合作,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和创新需求。建强“四支队伍”,精准设计科技顾问计划服务清单;持续扩大科技大使选聘范围,向省外、国外拓展;强化技术经理人培育,提高人员专业化水平;持续完善科技特派员服务,发挥好他们在技术需求收集、技术对接等多方面作用。开展科技活动周等科普活动,建设科普教育基地,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总之,提升咸阳市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任重道远,本文系统剖析了咸阳市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特征与深层影响因素,通过构建“政策-市场-技术-人才-企业-区域”六维协同分析框架,提出以“三项改革”制度创新为牵引,以秦创原先行区建设为支点,通过构建特色化科创服务体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健全科技金融支撑体系等路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全面提升。研究不仅为咸阳市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也为中西部地区依托区域协同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参考文献
[1]赵丹青.创新驱动发展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咸阳样本”[J].中国质量万里行,2024(7):55-57.
[2]朱志章.咸阳:释放“硬核”红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N].陕西科技
报, 2022-08-24(02).
[3]袁森.我市加大科技创新引领全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N].咸阳日报,2025-01-20(01).
[4]徐浩.咸阳秦创原:“登高”“向新”科技之火正燎原[N].咸阳日报,2025-01-05(01).
[5]徐浩.追“新”逐“质”促转化 落地开花强动能[N].咸阳日报,2025-03-28(01).
[6]袁森.科技赋能点燃成果转化新引擎[N].咸阳日报,2024-09-18(01).
[7]程时雄,陈利鹏,刘树家.创新价值链视角下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绩效分解、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4(6):1123-1139.
作者简介
冷 鑫 西北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实验室建设、管理和技术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