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赋能政府风险治理: 应用、挑战及优化路径
当前大数据技术在政府风险治理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应用潜能仍有待深度挖掘。推动技术与治理的深度融合,仍面临法规制度、体制机制、技术融入等层面的诸多瓶颈:法规制度尚未形成数据保护与权益流转的完整体系,行政体制壁垒导致数据共享不畅,技术支撑能力与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数据伦理与安全风险亟待破解。对此,需从五维构建赋能路径:注重建章立制,加强数据规范管理;革新治理理念,转变风险治理思维模式;打破技术与人才制约,提高风险治理效能;健全数据伦理监管和教育,增强数据治理素养;深化多元协同合作,构建共建共管共治格局。
大数据技术在政府风险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技术为政府提供了全新的风险治理模式,如实时监控、智能预警、精准干预等手段的有效应用大大提升了政府风险治理的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但不可否认,大数据技术在政府风险治理中的应用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对此进行研究,对于更好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构建更加高效、精准和透明的风险治理体系,使政府更好应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大数据技术在风险治理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成为政府风险治理的重要力量,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一)在自然灾害预警中的应用
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驱动政府风险治理从事后应急转向事前预警,帮助政府部门从风险早期识别、系统性预警、及时预防等多方面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治理。目前,用于自然灾害预警的大数据系统一般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处理、信息传播等环节,是自然科学与计算机科学在大数据领域的有机结合。政府部门通过卫星遥感、雷达感知、终端传感器、智能网络终端等技术应用,不断提高数据采集的广泛性、准确性、时效性,建立起海量的地形、植被、山脉、水系、气象、海洋等现实环境数据,结合不同自然灾害特征,设计出对应的大数据处理模型,形成对森林火灾、洪涝灾害、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精准识别和提前预警,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在事故灾难处置中的应用
一是数据汇聚强化指挥救援。通过自然资源、交通、水利、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