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1版
乡村振兴视域下 中西部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探索— —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

  国家级非遗产品庆阳香包
化”等现实问题,乡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依然是第一产业的农业。而乡村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有利于提升非农产业在乡村经济中的占比,打破乡村经济发展单一模式;有利于促进乡村参与市场竞争,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效益。
  最后,乡村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有利于拉动乡村第三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能够增加乡村就业岗位,吸引村民回归,提升村民的就业创业积极性,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能够增加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促进乡村餐饮服务业的增长,提升乡村经济效益,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助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
  因此,乡村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有利于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为进一步推进乡村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
  (二)提升乡村文化建设质量
  乡村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内核、以“产业”为载体的系统性建设工程,它可以将分散的文化要素集聚为有序的建设力量,最终实现乡村文化从“存量保护”到“增量发展”的质量跃升。
  首先,乡村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能够满足村民对文化生活的向往。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背景下,村民的生活需求已经从基本生存需求逐步向美好生活追求转变,对乡村文化生活寄予了更高的期待与诉求。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公园、戏台、书屋、文化广场等文化服务设施的配套与升级,推动乡村文化服务设施从分散孤立的单点发展成覆盖全域、功能多元的完整体系,进而发挥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正面导向功能,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其次,乡村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能够有效刺激乡村文化消费,以丰富多元的产品与服务回应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消费的支出比例是衡量村民文化建设积极性的重要指标。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能够提高村民收入水平,有效刺激乡村文化消费。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借助公园、戏台、书屋、文化广场等享受性文化产品的外溢属性,一定程度上缓解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生活困境,激发村民内在活力,提升乡村文化建设质量。
  最后,乡村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我国乡村大多呈现“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风貌形态,不同乡村的民俗风情、特色技艺、自然景观、村落形态以及历史传说等要素,共同构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资源。乡村文化产业具有活跃当地文化氛围、提升当地村民地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等外溢效果,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因地制宜,立足本地文化资源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乡村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能够有效刺激乡村文化消费,为促进地域文化有效传承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三)改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
  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 筋骨脉络”,承载着村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也关乎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乡村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不仅是激活乡土文化活力的关键引擎,更是撬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迭代升级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