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5版
“唤醒”工业遗产:西安工业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半坡国际艺术区内的老厂房外墙
旅游品牌,尚未整体赋能西安城市现代文明格局发展。即便在已有的工业旅游项目中,也存在规划不充分、吸引力欠缺的问题。例如,东郊纺织城的半坡国际艺术区内,业态多样杂乱,茶馆、艺术馆、建筑公司、饭馆、机车馆、辅导班等各自为政,公众可参观、可体验的项目偏少,不仅原有的艺术品牌优势正在丧失,也缺少新的亮点。因此西安亟须统筹资源,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工业旅游集群。
  (二)工业历史文化展示不足,情感联结薄弱
  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承载的城市记忆和文化内涵,然而西安部分项目仅注重物理空间改造,缺乏对其历史文化、情怀记忆的深度挖掘。例如,在西北第一印染厂旧址上改造而成的纺织城半坡国际艺术区,缺少对现代纺织文化的集中推介展示;前身为西安太阳食品厂的量子晨街区,对厂房、烟囱、水塔等工业遗产缺少标识说明,也未对“太阳锅巴”“阿香婆”等本土品牌背后的时代生活记忆进行系统梳理,致使公众与工业遗产的情感联结偏弱。因此,西安需加强工业遗产的文化叙事,以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三)工业旅游宣传推广欠缺,品牌效应未释放
  整体来看,西安工业旅游项目知名度偏低,欠缺通过新媒体讲好工业故事、传播现代文化的意识和行动,也未能充分利用“文学陕军”“西部影视”等文化品牌资源。尽管柳青的小说《创业史》中呈现了东郊纺织厂的身影,老菜场、风雷厂分别为电视剧《装台》《主角》的取景地,但相关工业遗产并未借势营销,公众不知这些工业遗产与文艺作品之间的关联。相较之下,热播剧《去有风的地方》《狂飙》《繁花》分别带火了取景地云南大理、广东江门及上海。因此,西安亟需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影视IP、新媒体传播等手段,讲好工业故事,提升影响力。
  西安发展工业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保障措施,引导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
  工业遗产作为城市工业化进程的“活化石” ,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技术发展、社会变迁和文化记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这些遗产既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未来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做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是发展工业旅游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对西安工业遗产珍贵价值的重视程度,汇聚多方社会资源,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第一,要建立系统化的保护机制。组建工业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开展全市工业遗产普查工作,采用三维扫描、数字建模等新技术建立档案数据库,绘制西安工业遗产资源分布图,制定工业遗产保护等级划分的量化标准。在此基础上,编制西安工业旅游发展规划、行业标准规范,把好“方向关”“准入关”,实现城市工业旅游品牌一体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