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工业遗产:西安工业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叁伍壹壹内老厂房改造的咖啡店
展和专业化运营。第二,要创新资金保障模式。设立市级工业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用于重点项目的修缮维护。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国有企业以工业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入股,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运营。还可对参与工业遗产保护的企业给予土地性质变更、容积率奖励等政策支持。第三,要强化人才支撑体系。支持本地高校开设工业遗产保护、工业旅游管理等特色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同时依托重点工业旅游项目建立实训基地,开展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二)服务公众生活,打造烟火型工业旅游项目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只有真正融入城市的市井肌理和公众的日常生活,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永续传承。要着力将工业遗产空间转化为充满烟火气的城市生活新场景,实现“工业风+生活味”的有机融合。这样既保留了城市记忆的厚重质感,又注入了现代生活的温度,让工业遗产真正成为公众可参与、可体验、可共享的活力空间。
第一,建立“工业遗产社区共建”机制。鼓励周边居民参与工业遗产的改造设计和运营管理。可通过举办“工业遗产开放日”、成立“工业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等方式,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认同感,让工业遗产真正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第二,提升改造工业遗产为新型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 。 [5]既设置便民超市、社区食堂、药店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又引入创意工作室、买手店、手作馆等品质提升类业态,同时保留部分工业遗产作为体验展示区。这种“生活服务+文化体验”的复合型社区生活空间,既能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需求,又能提供独特的工业文旅体验。第三,活化工业遗产为开放共享的公共文化空间。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多功能艺术中心、社区景观公园等复合型场所,在满足市民日常休闲需求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从城市“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变。尤其要注重公共文化空间与城市公共服务的衔接,将工业遗产改造与城市绿道系统、公交站点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以增强可达性,从而使其成为市民日常休闲的重要节点,让工业遗产真正“活”在市民生活中。
(三)提炼文化内核,促进工业旅游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
西安工业遗产不仅是往昔峥嵘岁月的见证者,更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肌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西安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过程中,应当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实现工业文明与城市文脉的有机融合。特别是在发展工业旅游时,需注重与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相协调,通过打造“古今辉映”的特色文化格局,为市民和游客开启一扇体验西安独特城市文化魅力的窗口。
第一,打造City Walk都市漫步沉浸式体验空间。精心设计若干条主题鲜明的工业遗产漫步线路,把工业旅游项目与区域内邻近景点“串珠成链”。例如,以“从史前到现代”主题线路,将半坡艺术区与半坡遗址博物馆串联;设计“光影记忆”线路,联动量子晨街区与西影厂、大唐不夜城;推出“城墙下的岁月”线路,联动老菜场与明城墙、碑林博物馆、书院门等。第二,构建多层次工业文化展示体系。打造专题工业博物馆,如纺织博物馆、军工记忆馆、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