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1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文/张伟

  安康市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汇演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具有关键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成果与文化哲学视角,系统梳理共同体意识的学理内涵,从理论根基深化、教育体系构建、保障机制完善及实践难点突破等维度构建全链条融入路径。通过立体化教育体系,推动共同体意识从认知转化为情感认同与行动自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出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并明确其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不仅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坚决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关键之举,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 [1]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在全球化浪潮与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当下,西方文化多元主义思潮不断渗透,对我国青年的民族认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部分青年群体出现了民族观认知模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淡薄等严峻问题。在此背景下,系统深入地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教育的科学路径,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既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