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影视基地的 战略价值及实践路径
云南建设影视基地的独特优势
(一)地理枢纽:陆海双通的战略支点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理连接的“咽喉要道”,是中国唯一与东南亚陆路接壤且同时毗邻南亚的省份。当下,中老铁路、昆曼大通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更使其成为连接两洋(太平洋、印度洋)、三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的关键枢纽。 [3]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并通过澜沧江-湄公河、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际通道,与泰国、柬埔寨、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形成紧密的地理互联体。同时,云南全省拥有27个口岸,其中国家一类口岸21个,其地理坐标覆盖亚洲5小时航空圈,通过中老铁路、昆曼大通道等国际大通道,可直达河内、曼谷、新加坡等东南亚主要城市,形成“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络和“1233出行交通圈”。历史上,云南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要冲,二战时期史迪威公路更使其成为国际生命运输线。在历史与现实的叠加效应下,云南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枢纽地位。
(二)资源富集: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宝库
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影视资源库,具有自然景观富集、民族文化多元、影视产业基础初具规模等特点。首先,集雪山、高原、雨林、峡谷、湖泊于一体,从梅里雪山的壮美到西双版纳的热情,从元阳梯田的壮美到三江并流的奇观,以及澜沧江-湄公河、元江-红河等6条国际河流构成的独特水文景观。其次,全省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语言、服饰、节庆、建筑、文习等元素构成了多元一体的“活态博物馆”。丰富的自然场景可满足战争、历史、奇幻、爱情等多种题材影视作品的拍摄诉求。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白族三道茶、瑶族盘王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等文化景观地标,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此外,云南诸民族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民族文化上存在天然关联,如跨境民族的文化共性、南传佛教的信仰纽带等,这些资源可转化为跨国影视项目的合作切入点。影视基础设施方面,云南目前已建成天龙八部影视城、玉龙湾影视城等专业影视基地,已形成“拍摄+制作+发行+衍生品”的全产业基本格局。
(三)市场潜力:超大人口基数的文化消费蓝海
南亚东南亚地区是全球人口最密集、文化最多元的区域之一,总人口超过20亿,其市场年均电影票房超200亿美元, 2024年市场规模更是达到38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2%,催生了庞大的影视文化消费需求。但本土制作能力存在明显不足,且该区域影视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一方面,本土影视产业受限于制作水平、资金和技术短板,优质内容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欧美影视作品虽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文化差异导致其难以满足当地观众的情感需求。这一市场空白无疑为云南影视产业“走出去”提供了战略机遇,从受众需求来看,南亚东南亚观众对中国影视作品的接受程度逐年提升,如《琅琊榜》《去有风的地方》等影视作品在泰国、越南等国家的流行印证了影视文化的共享性。云南依托区域市场将南亚东南亚受众群体对中国故事的浓烈兴趣这一优势填补市场缺口。 [ 4]此外,云南影视产业依托文化共享性,打造兼具中华文化内核与区域特色风情的作品,既能传递中国价值观,又能引发南亚东南亚观众的艺术审美认同。
建设影视基地的核心战略价值
(一)思想引领: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当前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 5] ” 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门户,承载着以文化软实力服务国家战略
(一)地理枢纽:陆海双通的战略支点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理连接的“咽喉要道”,是中国唯一与东南亚陆路接壤且同时毗邻南亚的省份。当下,中老铁路、昆曼大通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更使其成为连接两洋(太平洋、印度洋)、三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的关键枢纽。 [3]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并通过澜沧江-湄公河、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际通道,与泰国、柬埔寨、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形成紧密的地理互联体。同时,云南全省拥有27个口岸,其中国家一类口岸21个,其地理坐标覆盖亚洲5小时航空圈,通过中老铁路、昆曼大通道等国际大通道,可直达河内、曼谷、新加坡等东南亚主要城市,形成“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络和“1233出行交通圈”。历史上,云南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要冲,二战时期史迪威公路更使其成为国际生命运输线。在历史与现实的叠加效应下,云南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枢纽地位。
(二)资源富集: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宝库
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影视资源库,具有自然景观富集、民族文化多元、影视产业基础初具规模等特点。首先,集雪山、高原、雨林、峡谷、湖泊于一体,从梅里雪山的壮美到西双版纳的热情,从元阳梯田的壮美到三江并流的奇观,以及澜沧江-湄公河、元江-红河等6条国际河流构成的独特水文景观。其次,全省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语言、服饰、节庆、建筑、文习等元素构成了多元一体的“活态博物馆”。丰富的自然场景可满足战争、历史、奇幻、爱情等多种题材影视作品的拍摄诉求。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白族三道茶、瑶族盘王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等文化景观地标,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此外,云南诸民族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民族文化上存在天然关联,如跨境民族的文化共性、南传佛教的信仰纽带等,这些资源可转化为跨国影视项目的合作切入点。影视基础设施方面,云南目前已建成天龙八部影视城、玉龙湾影视城等专业影视基地,已形成“拍摄+制作+发行+衍生品”的全产业基本格局。
(三)市场潜力:超大人口基数的文化消费蓝海
南亚东南亚地区是全球人口最密集、文化最多元的区域之一,总人口超过20亿,其市场年均电影票房超200亿美元, 2024年市场规模更是达到38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2%,催生了庞大的影视文化消费需求。但本土制作能力存在明显不足,且该区域影视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一方面,本土影视产业受限于制作水平、资金和技术短板,优质内容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欧美影视作品虽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文化差异导致其难以满足当地观众的情感需求。这一市场空白无疑为云南影视产业“走出去”提供了战略机遇,从受众需求来看,南亚东南亚观众对中国影视作品的接受程度逐年提升,如《琅琊榜》《去有风的地方》等影视作品在泰国、越南等国家的流行印证了影视文化的共享性。云南依托区域市场将南亚东南亚受众群体对中国故事的浓烈兴趣这一优势填补市场缺口。 [ 4]此外,云南影视产业依托文化共享性,打造兼具中华文化内核与区域特色风情的作品,既能传递中国价值观,又能引发南亚东南亚观众的艺术审美认同。
建设影视基地的核心战略价值
(一)思想引领: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当前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 5] ” 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门户,承载着以文化软实力服务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