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7版
碳关税背景下 成都出口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所下降,欧洲仍然是成都主要出口市场。荷兰、德国和英国是成都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出口额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其中,2023年,成都对英国出口额有所上升(如图5所示) 。
  2024年,成都出口型企业对非洲、拉丁美洲、印度等新兴市场出口均保持增长,出口市场总体呈区域拓展、结构优化趋势。“一带一路”出口稳定快速增长是成都外贸运行中的另一个亮点。从2020年到2023年,成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提升906.7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由31.1%提升至41.8%(如图6所示) 。
  尽管近几年成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东盟等市场的出口持续增长,以分散碳关税可能带来的贸易压力,但成都外贸对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依赖度仍然较高。仅欧盟、美国、英国三大市场的出口额就占商品出口总值约四成。若以美国、欧盟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将碳关税与贸易保护叠加,实施差异化征税标准、追溯性条款,国际碳关税政策将加速分化,国际市场的准入壁垒将被迫抬高,成都出口型企业也将在产品定价、合同谈判及市场布局上面临更大风险。
  (二)物流成本重构隐患
  在出口型企业的出口运输方式上,成都市呈现日趋多元化、高效化的发展趋势。航空运输商品出口总值虽持续下降,但仍占据主导地位。水运快速崛起,成为成都出口的重要支撑。铁路运输相对稳定,是维持成都出口的第三大运输方式。公路运输作为长途运输的补充方式,呈小幅增长趋势。邮件运输及其他方式虽然占比不大,但进一步丰富了出口方式。
  成都市航空运输的单位碳排放强度远高于铁路等运输方式。2023年成都空运商品总值占成都出口商品总值约47.4% ,其单位碳排放强度远高于水运、铁路等运输等。若碳关税覆盖物流环节,集成电路、平板电脑、生鲜农产品等高附加值或强时效性产品的运输成本将显著上升。铁路运输是仅次于水路运输维持成都出口的第三大运输方式,虽为航空运输提供了更加低碳的替代方案,但境外柴油动力路段可能为企业带来额外税负。公路运输作为长途运输的补充方式,其小幅增长态势亦面临碳税风险。运输成本在成都出口产品的总成本中占比并不低,对物流环节再加征税费将对成都出口型企业的市场定价与贸易流量更为不利。相较之下,水运及新能源公路运输的优势逐步显现,长江经济带“绿色航道”建设与公路运输新能源化进程为成都出口物流的低碳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企业分层化风险
  从出口型企业的结构来看,近年来,成都对外贸易呈现出外商投资企业为出口主力,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国有企业稳定贡献,临时企业参与度较低,外贸结构多元化的特点。成都外贸结构在不断优化,各种类型企业共同推动了外贸的高质量发展。
  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成都外贸增长的核心动力。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