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关税背景下 成都出口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年,四川有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超过9000家,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近九成,民营企业商品出口总额占成都商品出口总额的43.3%。2024年前11月,四川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0.4%,民营企业占比仍然近九成。中小微企业是成都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是成都中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新兴贸易模式与重要方式。
成都市外商投资企业表现出较强竞争力,是成都外贸发展的主要贡献者。2024年前11月,成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840.2亿元,同比增长19.3%,占成都进出口总值超一半。2021年至2023年,成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分别为713家、566家、713家,吸引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稳定在315家左右。成都外商投资企业总体数量占比不大,但连续三年对成都商品出口总值贡献均超50% 。
碳关税对成都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不同。中小微企业碳数据合规能力不足、单位产品能耗较高的问题普遍。欧盟虽于2025年2月提案放宽豁免CBAM申报的进口商范围,设置每年50吨进口量的阈值门槛,但成都中小微企业可能因产品单位能耗高而无法受益,从而被迫撤出欧盟市场。与此同时,头部民营企业可能通过绿电替代、工艺优化降低碳排放,巩固欧盟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以轻工业产品为主的跨境电商虽在短期内受碳关税影响较小,但若趋严的碳关税政策延伸至纺织、电子等产业链下游,跨境电商的灵活优势将大打折扣。成都外商投资多集中在电子、汽车等高附加值领域,外商投资企业通常具备成熟的碳管理体系,可能凭借其技术优势化挑战为机遇。
(四)产业竞争力侵蚀威胁
从出口型企业出口商品的结构来看,2024年成都出口贸易呈现“机电主导强化、新能源崛起、特色农产品助力、传统产业收缩”的特征。成都机电产品长期保持绝对优势,新能源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特色农产品出口稳步提升,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在所有机电产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出口占比38%,电子元件出口占比22%。此外,2024年前11个月,四川省平板电脑、汽车、家用电器出口分别增长19.8% 、 12.7% 、11.9% , 机电产品的规模优势与结构优化并行,助力成都出口转型升级。然而,机电产品的能源消耗以电力为主,高能耗问题依然突出。自2019年至2023年,成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逐年上升(如图7所示) ,能源结构亟须优化。
新能源产业崛起,是成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2023年,成都新能源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额达1.06亿元,增长43.8% , 出口额进一步扩大,为成都出口注入了新动能。同时,四川特色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2024年,四川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7.2%,鱼油、柠檬等货物出口规模均位列全国第一。四川钢材、陶瓷、玻璃、医药材及药品、服装、塑料制品、鞋靴等传统出口产品占比均不同程度下降,多数属于高碳行业。
成都对欧洲的出口商品以高附加值机电产品为主,新能源产品与特色农产品增速显著,传统工业品占比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