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90版
碳关税背景下 成都出口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三)实施企业分层赋能
  就出口企业的结构而言,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成都出口主力需优化供应链,民营企业发展潜力巨大,但需加快绿色制造,国有企业应推动绿色基建出口。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供应链中的中小微企业协同降碳,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建立“低碳企业评级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口型企业的低碳评级制度,并在“零碳券”政策的基础上设立“出口型企业绿色转型专项基金”,对碳管理优秀的企业提供绿色信贷支持,同时联合保险机构开发碳关税成本波动保险产品,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绿色出口示范企业”政策体系,联合跨境电商平台为低碳产品提供国际营销专项服务,对碳减排成效显著、碳合规认证完善的企业予以奖励与宣传。
  (四)锻造零碳产业链长板
  从能源供应端发力,用“绿电”支撑的“绿色产业链”。一方面,依托四川水电优势,出台《成都市企业绿电直购方案》,向省内直购“绿电”与绿证“绿电”,以降低火电在工业能耗中的占比,减少企业的隐性碳排放。另一方面,完善新能源储能技术,支持电网推广分布式储能设备,支撑电力系统走零碳路径,推动供应链的“绿电”全覆盖。从终端产品低碳绿色化的要求出发,用低碳采购需求倒逼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绿色转型,构建绿色供应链闭环。支持核心企业建立供应链碳排放监测系统与碳数据共享平台,预防碳关税趋向下游产品,高度防范优势企业为避免成本增加而外迁至低碳国家,保持供应链的持续稳定。
  结束语
  在气候治理与贸易规则深度交织的后巴黎时代,成都作为西部开放高地,其出口型企业的低碳转型实践对成渝双城经济圈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本文以成都为例,系统剖析碳关税可能对出口型企业造成的多维冲击及应对策略,为地方出口型企业的绿色突围提供了“成都方案” 。
  参考文献
  [1]郭思佳.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2025(3):95-97.
  [2]李静云.“碳关税”重压下的中国战略[J].环境经济,2009(9):33-37.
  [3]HOLMES P,REILLY T,ROLLO J.Border Carbon Adjustments and thePotential for Protectionism[J].Climate Policy,2011(2):883-900.
  [4]Koester S,Hart D M,Sly G.UnworkableSolution: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sand Global Climate Innovation[R].Information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 WashingtonDC,USA.2021.
  [5]姜婷婷,徐海燕.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性质、影响及我国的应对举措[J].国际贸易,2021(9):38-44.
  [6]蓝庆新,段云鹏.碳关税的实质、影响及我国应对之策[J].行政管理改革,2022(1):37-44.
  [7]RAMADHANI D P,KOO Y M.ComparativeAnalysis of Carbon Border Tax Adjustment andDomestic Carbon Tax under General EquilibriumModel:Focusing on the Indonesian Economy[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2,377:134288.
  [8]HRINGER C,FISCHER C,ROSENDAHL KE,et al.Potential Impacts and Challenges ofBorder Carbon Adjustments[J].Nature ClimateChange,2022(1):22-29.
  [9]LEONELLI G C.Practical Obstacles andStructural Legal Constraints in the Adoptionof ‘Defensive’Policies: Comparing the EU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the USProposal for a Border Carbon Adjustment[J].Legal Studies,2022.
  [10]沈可挺,李钢.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财贸经济,2010(1):75-82,136.
  [11]刘强,庄幸,姜克隽,等.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8):46-55.
  [12]AMENDOLA M.Winners and Losers of the EU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An Intra-EUIssue[J].Energy Economics, 2025,142:108139.
  [13]ZHOU Y,ZHAO Y.Discussion on the Impactof EU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for China-EU Trade[J].Environmental ResearchCommunications,2023(11):111001.
  [14]尹佳音,李大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对中国对欧盟货物出口的影响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24(11):93-108.
  [15]林伯强,李爱军.碳关税的合理性何在?[J].经济研究,2012(11):118-127.
  [16]许晨晨,徐升艳.中国对欧盟贸易中的隐含碳测算及对策研究——基于欧盟碳关税(CBAM)法案[J].价格月刊,2025(2):54-67.
  [17]易昌军,黄森燊,余坤莲.欧盟“碳关税”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及应对之策[J].福建金融,2024(1):50-57.
  [18]韩立群.欧盟碳关税政策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21(5):51-59,61.
  作者简介
  程 翔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与全球治理
  王开琪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与全球治理
  薛晨旸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
  梁博文 悉尼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