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探析
短、缺乏组织性,往往是“走马观花”、完成任务式的。还有不少高校常常因为过于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甚至多年不举办社会实践活动。如此一来,大学生接收的有关广西革命文化资源的信息大多来自教师的“二传手”,缺乏切身体验和直观感受,留下的印象往往不够深刻,实际教学效果也随之打了折扣。
大学生对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一是部分大学生觉得承载革命文化的历史距今已经年代久远,强调革命文化资源的融入意义不大,大学生对学习广西革命文化资源的热情相较于其祖辈、父辈之间有所下降。
二是当今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00后”,自幼生活在强调“和谐”的氛围中,承平日久,觉得强调革命文化“有违和谐”,对革命文化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三是部分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精日”、“精美”等思想的影响,在对革命英烈和革命对象的评价中存在“好人不好,坏人不坏”的相对主义心理,对革命文化的认识出现某种错位。
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途径
明确了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厘清了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之后,还必须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途径来实现广西革命文化资源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
(一)结合广西革命文化特色,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广西的革命文化丰富多彩,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传统。为此,各高校可以结合本地革命文化特色,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一是将广西革命文化资源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相关章节,融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除教师直接讲授外,还可采用影视教学,或组织学生编排历史情景剧,或邀请某些革命文化相关人物的后代或著名研究学者来校进行“访谈式教学”,加深大学生对广西革命文化的印象。
二是每逢广西革命文化相关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周年纪念,开展主题纪念活动。如在百色起义、湘江战役、韦拔群、陈光烈士等的周年纪念日,可组织大学生开展主题展览、主题演讲、主题征文、主题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是将课堂教学和学生工作相结合,在“党日”“团日”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红色故事大家讲”“红色歌曲大家唱”“党史知识大家学”等活动。
(二)多措并举,优化实践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涉及方方面面,理论性很强,但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才是理论的“源头活水”,要真正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对实践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广西革命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充分利用广西革命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让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开阔视野,增长革命文化知识,切实感受革命英烈的崇高精神和革命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自信。但现有的类似实践教学大多流于形式,亟待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进行优化,以便大学生增强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实感、直观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1、建立革命文化实践基地
广西丰富多彩的革命文化资源为各高校建立革命文化实践基地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广西革命文化相关的遗址遗迹、纪念场馆、名人故居、展览馆等都可以建立革命文化实践基地。但高校要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具体情况选择贴近本校学生的纪念场所作为本校的革命文化实践基地,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途径拓展到校外,便于大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革命文化实践基地不能仅仅满足于“挂牌”,必须做好详细的计划,包括与实践基地工作人员的对接、定期或不定期活动的开展、人员的安排、场地的布置、经费的投入等都需要细心考虑、统筹规划,切实保证该实践基地的广西革命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宽教学的广度,加深教学的深度。高校要经常性地与相应的革命文化实践基地加强联系,除开展参观、调研活动外,还可尝试派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到实践基地做助手、义务讲解员、宣传员、顾问或导游等形式,给大学生提供“零距离”接触革命文化的机会,增强大学生的切身体验,不断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不断提升革命文化实践教学的实效。
2、进行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是调查人实地参与现场,进行直接观察,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在关于革命文化的田野调查中,教师和学生要对调查的主题进行预先设定,如调查人们对红军长征中湘江战役的认识和评价,进而引导大学生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调查点,如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碑园、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新圩阻击战纪念园等,指导大学生设计详细的调查提纲或调查表格,提醒大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具体注意事项,然后让大学生在田野调查中认真观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继而探寻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等,最后撰写比较详细的调查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田野调查的主题汇报。教师在田野调查的全过程中要适时进行引导,对学生做得好的
大学生对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一是部分大学生觉得承载革命文化的历史距今已经年代久远,强调革命文化资源的融入意义不大,大学生对学习广西革命文化资源的热情相较于其祖辈、父辈之间有所下降。
二是当今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00后”,自幼生活在强调“和谐”的氛围中,承平日久,觉得强调革命文化“有违和谐”,对革命文化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三是部分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精日”、“精美”等思想的影响,在对革命英烈和革命对象的评价中存在“好人不好,坏人不坏”的相对主义心理,对革命文化的认识出现某种错位。
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途径
明确了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厘清了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之后,还必须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途径来实现广西革命文化资源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
(一)结合广西革命文化特色,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广西的革命文化丰富多彩,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传统。为此,各高校可以结合本地革命文化特色,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一是将广西革命文化资源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相关章节,融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除教师直接讲授外,还可采用影视教学,或组织学生编排历史情景剧,或邀请某些革命文化相关人物的后代或著名研究学者来校进行“访谈式教学”,加深大学生对广西革命文化的印象。
二是每逢广西革命文化相关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周年纪念,开展主题纪念活动。如在百色起义、湘江战役、韦拔群、陈光烈士等的周年纪念日,可组织大学生开展主题展览、主题演讲、主题征文、主题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是将课堂教学和学生工作相结合,在“党日”“团日”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红色故事大家讲”“红色歌曲大家唱”“党史知识大家学”等活动。
(二)多措并举,优化实践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涉及方方面面,理论性很强,但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才是理论的“源头活水”,要真正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对实践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广西革命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充分利用广西革命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让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开阔视野,增长革命文化知识,切实感受革命英烈的崇高精神和革命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自信。但现有的类似实践教学大多流于形式,亟待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进行优化,以便大学生增强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实感、直观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1、建立革命文化实践基地
广西丰富多彩的革命文化资源为各高校建立革命文化实践基地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广西革命文化相关的遗址遗迹、纪念场馆、名人故居、展览馆等都可以建立革命文化实践基地。但高校要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具体情况选择贴近本校学生的纪念场所作为本校的革命文化实践基地,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途径拓展到校外,便于大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革命文化实践基地不能仅仅满足于“挂牌”,必须做好详细的计划,包括与实践基地工作人员的对接、定期或不定期活动的开展、人员的安排、场地的布置、经费的投入等都需要细心考虑、统筹规划,切实保证该实践基地的广西革命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宽教学的广度,加深教学的深度。高校要经常性地与相应的革命文化实践基地加强联系,除开展参观、调研活动外,还可尝试派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到实践基地做助手、义务讲解员、宣传员、顾问或导游等形式,给大学生提供“零距离”接触革命文化的机会,增强大学生的切身体验,不断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不断提升革命文化实践教学的实效。
2、进行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是调查人实地参与现场,进行直接观察,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在关于革命文化的田野调查中,教师和学生要对调查的主题进行预先设定,如调查人们对红军长征中湘江战役的认识和评价,进而引导大学生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调查点,如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碑园、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新圩阻击战纪念园等,指导大学生设计详细的调查提纲或调查表格,提醒大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具体注意事项,然后让大学生在田野调查中认真观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继而探寻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等,最后撰写比较详细的调查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田野调查的主题汇报。教师在田野调查的全过程中要适时进行引导,对学生做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