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1版
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探析
地方进行鼓励和支持,对学生做得不合适的地方,指导他们及时改进,如有需要,则进行适当的补充调查。
  3、开展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传承红色文化为主要目的,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显然,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革命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也可成为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广西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和建立地方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拥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要利用红色旅游,推进广西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认真选取红色旅游目的地,精心设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
  广西革命文化的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可以以时间为序来设计,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革命活动主要涉及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早期革命活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百色、龙州起义、湘江战役、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抗战、解放战争时期的游击斗争,可选取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纪念场馆:韦拔群纪念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百色起义纪念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桂北革命武装起义纪念公园、陈光烈士墓作为红色旅游目的地,组成红色旅游经典线路。
  广西革命文化的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也可以以空间为序来设计,广西革命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桂林、百色、河池三个片区,以这三个片区为基础也可组成红色旅游经典线路。组织开展红色旅游能够推动大学生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学到书本之外的许多知识。但在红色旅游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细心观察、记录,向沿途纪念场馆工作人员和周边的群众虚心请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最后提交详细的社会实践报告。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
  面对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当前正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基于广西革命文化资源的线下社会实践活动受到诸多限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打破时空限制的线上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开辟网络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积极联系广西革命文化相关的纪念场馆和网站,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广西革命文化资源不断推送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堂上,在校园网上开辟广西革命文化的专题板块,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新平台、新方式。
  二是开展虚拟仿真教学。虚拟仿真教学中用一个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许多场景是现实世界的再现,大学生可借助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多种传感通道与虚拟的广西各地革命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交互,使大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产生沉浸感。显然,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弥补了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难以开展经常性的革命文化实践活动的缺憾。
  三是搭建“大教学平台”。各高校、各纪念场馆及其他相关部门也可尝试搭建跨地区、跨城市的“大教学平台”,实现广西革命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资源共享,便于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四是进行线上交流。教师在开展广西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部分有疑问的学生,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及时与学生沟通思想、解疑释惑,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时强调的:“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广西革命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将广西革命文化资源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当代广西,2020(17):4-7.
  [2]任立.广西革命文化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途径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1(06):139-148.
  [3]赵图雅.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令思政课“活起来”[J].人民论坛,2018(05):124-125.
  [4]沈旭全,卢红伶,覃蓝天.广西桂北地区红色基因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调研报告[J].文化学刊,2021(06):47-49.
  [5]张建彬.记忆与传承——广西革命文化内在构成要素及价值准则解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1,31(05):82-86.
  [6]农彦.广西百色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途径探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38(02):123-127.
  作者简介
  陈元明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革命文化、抗战史
  李雪银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红色文化、思想史
  温储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红色文化